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如果為了愛一個人連最寶貴的生命都可以不要時,當對方找到另一個可以給他更多快樂的人,我們為什麼要生氣、憤怒,甚至不惜兩敗俱傷呢?這樣說並不是要給負心的人藉口,而是希望大家能真切反省自己口口聲聲說的「愛」是什麼? ---- 宗薩仁波切
靜默之外, 唯一可表達不可言傳的就是音樂了.
--阿道斯 赫胥黎
 
聽聽小狗叫喚主人, 那叫喚就是契合.....--魯米
 
我教導孩子音樂 物理和哲學, 但最重要的還是音樂, 因為學習之鑰, 就藏在音樂裡. --柏拉圖
 
給予的行為比禮物本身更有價值.
--皮耶 柯奈爾 十七世紀法國詩人
 
蘇格拉底最出名的事蹟, 就是當他年老時還找時間學習音樂和舞蹈,認為這時間花得相當值得.--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愛永遠愛你.
--H.W.L.普伽
 
你絕不會感覺被愛 直到你愛上自己.

-- 亞諾 狄士甲丁
研究音樂的專家發現玩音樂與大腦最深層的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你在孩提時代有邊讀書邊玩樂器的話, 它不僅能添加你童年的樂趣, 還能強化神經突觸(Synapse), 提昇感覺與感知系統並增強你記憶力.
摘自音樂怎麼聽最有療效? 大是文化
唐 坎貝爾和 亞歷克斯 杜曼著
傳統宗教有一個缺失, 它總是用批判的聲音發言, 怪人們有罪或不值得愛. 其實與其申斥人們的過錯, 不如慈悲而巧妙地幫助人們看到, 所謂罪該萬死, 不過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被愛而產生的症狀. 舉例來說, 貪婪是從內在的飢渴而來:" 我擁有的還不夠多." 更深層的意涵其實是:" 我不夠好." 嫉妒只因害怕不被人愛而生起. 自我中心傲慢 驕矜都是企圖將自己塑造得更重要 來彌補自我愛的欠缺.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約翰 威爾伍得 (心理學博士 心理治療師)
 
當你感覺到你無愛的創傷, 感到脆弱無助又痛苦時, 這會非常有力. 如果有幫助的話, 妳也可以直接向你心中受傷的孩子說這些話.
1.願我感到被愛
2.願我知道我被愛擁抱
3.願我知道愛是我天生的價值.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你的任務不是去尋找愛, 而是找出你在心中築起的所有屏障, 因為那些屏障阻擋了愛. --魯米
 
世上沒有壞人, 只有沒好好被愛過的人. --狄士甲丁
 
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並非來自於我們擁有的事物,而是我們是誰,還有我們在人生中付出和得到的愛。"

──摘自5月新書《未竟之事---來自靈魂的訊息》
出發尋愛的人,只會發現他們自己缺乏愛. --勞倫斯
 
只有我們不再害怕, 我們才開始活著.
--桃樂西 湯普森 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家
 
輕度憂鬱吃藥有療效? 還是聽音樂有療效?
康乃狄克大學的歐文 克西與蓋伊 薩伯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 在極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裡卻發現, 除了真正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患者之外, 服用安慰劑或假藥丸讓75% 到82% 病患認為,這跟服用抗憂鬱藥物具有相同的療效.
音樂療法中的聆聽系列. 例如在奧地利薩爾斯堡的帕拉塞爾蘇學院 ,音樂醫療研究系主任維拉布蘭德絲設計出一套名為愛美特(I-MAT)的聆聽訓練課程, 課程裡用的音樂, 完全是依據最新研究加以創作, 以各種方法使憂鬱症患者的身體與神經官能重新同步, 研究人員觀察後發現, 單單只是參加十次的療程, 他們的疲憊 倦怠感以及憂鬱等症狀, 就獲得顯著的改善.
摘自音樂怎麼聽最有療效? 大是文化
唐 坎貝爾和 亞歷克斯 杜曼著
被愛就是成為愛。
你給我最好的禮物,是化我心為我家。
-麥頓 音樂家
我們每天需要四個擁抱才能存活 八個擁抱才能維持生命 十二個擁抱才能維持成長
維琴尼亞 薩堤爾 美國著名家族治療師
她是心靈之友, 她會一塊塊撿起我. 當我破碎時, 她會將碎掉的我拾起來, 把它們按照正確的位置放回我身上.
你知道嗎? 有個女性當你的心靈之友這種感覺很棒.
--童妮 摩里森 美國小說家以寵兒(beloved)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當學生輪流描述他們的怨氣時, 我們清楚看出他們都是同一抱怨的不同面目, 最根的悲哀就是:你不愛我, 更精確的說是, 你不愛我之為我, 這就是在世界上點燃爭戰的普世創傷.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約翰 威爾伍得 (心理學博士 心理治療師)
找出能讓你活得最有深度, 最有活力的心理特質. 你的內在聲音會說:" 這就是真正的我." 並遵循它.
--威廉詹姆士 美國哲學家
穀倉燒毀, 現在我見得到月亮.
芭蕉(Basho), 日本俳句詩人
當你全神貫注於任何事情, 即使只是一片小草, 那畫面本身就是一個神祕 精彩 難以形容的美妙世界
--亨利 米勒 美國知名作家
父母不完美的愛不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無能控制。同理,你欠缺愛也不是你的錯。
只要別人一虧待你,你便耿耿於懷,那麼你就無法從無愛感和怨氣心態中解放出來。對我們不客氣的人是被創傷和痛苦的無意識的力量所驅使,如不瞭解這個道理,我們會自囚於我們的怨氣、過去和受害者的身分之中,而且無法對一直流經當下、更有力的生命和愛打開心靈。當別人傷害我們時絲毫不介意,是慈悲心的深度修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我們自己慈悲。原來我們的立即反應可能是冰冷以對或出口傷人, 但慈悲讓我們感到慰藉、鬆弛、順其自然。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約翰 威爾伍得 (心理學博士 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