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從下面的社交考古題「你是做什麼的?」,高手圈和一般人的溝通技巧高低立判:  一般人開門見山就問:「你是做什麼的?」  潛在地雷:如果談話對象不巧被公司裁員、是個家庭主婦,或是在國稅局查稅……,被問到這個問題,不免一陣尷尬。
  高手圈這麼問:「你的時間都怎麼安排?」

  聽到這個問題,上述那些有苦衷、有委曲、有顧慮的人都能鬆一口氣,進而為你的貼心在心裡狂按讚;而想要談工作的,同樣可以暢所欲言。

  那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又該怎麼答,才能為自己創造機會?很簡單,高手圈會把「好處」加入自己的口頭簡歷,舉例來說: 房仲:不要光說你是「房仲」,說你「可以幫忙找到理想中的房子」
  理專:不要光說你是「理專」,說你「可以幫忙存到以後要用的錢」。
  髮型設計師:不要光說你是「髮型設計師」,說你「可以幫忙找到適合每個人臉型的髮型」。
  就是這些溝通「眉角」,造就了一般人和高手圈的差別,可惜的是一⋯⋯
般人不知道,這些技巧一點都不難!本書蒐羅 92 個高手圈的說話技巧,循序漸進教給讀者,從初見面的肢體語言(第一部:不用開口就讓全場驚豔)到巧妙破冰(第二部:哈囉說完了,然後呢?),接著用更進階的說話技巧拉近距離、打進團體核心(第三部到第八部),連電話溝通也貼心地包含在內,到最後想要在公司裡一路往上者不能不看的最高段技巧(第九部:如何打破最難打破的玻璃天花板)。熟悉這 92 個技巧,進而變成習慣,在生活、工作和愛情上,你都更能如魚得水

  更多高手圈的談話得分術搶先看:

  技巧1:「謝謝」不能乾乾的,一定要加料:
  隨口說的「謝謝」二字已聽得太多,要讓它們更有意義,就一定要說清楚在謝什麼,像是:「謝謝你等我這麼久」、「謝謝你長久以來的惠顧」、「謝謝你幫我的忙」。

  技巧2:讓讚美像迴力鏢一樣,回到主人的手中:
  很多人不習慣於聽到別人的讚美(像是「你今天穿的鞋子好好看喔」),總是會反射式地說:「沒有啦」、「哪裡」!這無異是對對方的眼光與品味打了槍,下次記得試著說:「謝謝,真高興『你』有注意到!」把讚美轉向到對方身上。

  技巧3:蛋糕與社交不可兼得:
  想在社交場合裡滿載而歸,記得吃了再上!高手圈的人走在派對裡,絕不左手一杯飲料,右手一盤好料。看到你兩個腮幫子鼓鼓的,本想與你攀談的人也會把你跳過。

  技巧4:迴音,順著對方的話去說:
  這是許多超級業務員都在用的技巧,比方說賣車時,對方提及自家小孩都說是「小朋友」、「我們家弟弟」,那麼在介紹「兒童安全鎖」時,就該捨棄專業術語,改用「小朋友的安全鎖」、「你們家弟弟可以用的安全鎖」,才能打動對方;同理,賣辦公室傢俱給律師們,絕不會稱對方的辦公地點為「公司」,而應該用「事務所」。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巧妙破冰、打進團體核心,想認識誰就認識誰。

摘自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巧妙破冰、打進團體核心,想認識誰就認識誰。
How To Talk To Anyone:92 Little Tricks for Big Success in Relationships 作者:萊拉.朗德絲
原文作者:Leil Lowndes
出版社:李茲文化

  
六 通往致富之路的第一步就是付錢給自己 將每次賺來的錢 留十分之ㄧ在口袋 別亂花

七 減少生活不必要的支出 就可省下不少錢 再把這筆錢拿來投資

八 投資夥伴一定要是內行人 找門外漢合夥投資自己不了解的產業 無異是將自己的財富之樹連根拔起 代價可能就是賠上積蓄來證明自己是錯的

九 投資賺的小利潤千萬不要一下子全花掉 還是要記得留一部份 放口袋的原則

十 隨時做好準備 才不會錯過每一次賺大錢的機會
⋯⋯

十一 不要把目標訂得太好高鶩遠 但是一旦目標確立了 就要確實施行

十三謹慎的小額投資最保險 穩定的累積財富 比承擔風險的投資更好 不要因貪心而血本無歸

十四 懂得規畫金錢 享受生活 才是擁有財富的真意 可別成為只存錢 賺錢 卻不知如何享用的守財奴

二十九 確保未來收入的投資規劃 不僅可以讓你安穩度過因年老無法繼續賺錢的日子 還能保障全家人的生活

五十四 負債期間最理想的收支規劃 收入的十分之七是生活必要花費但絕對不可超過 另外的十分之二拿來還債 十分之二當儲蓄 這是確保自己還債的同時還能順便賺錢的辦法

摘自 只用10%的薪水讓全世界的財富都聽你的
柿子文化出版
喬治 山繆 克雷森著
在印度有一則古老的故事——

  一位偉大的聖人將他的首席弟子送去賈那克Janak國王的座下修習,他要這個年輕人向國王學習一件他身上所欠缺的東西。
  年輕人說:「如果你不能教我,那這個叫賈那克的人能教我什麼?你是了不起的聖者,而他只是一個國王,哪里知道什麼是靜心和覺知呢?」
  偉大的聖人說:「你只管照著我的話去做,去到那裡的時候,對他行禮如儀,不要自以為是,認為你是一名修道者,而他只是一國之主,不要心存他是塵世中人的想法而自視清高,把那些都忘掉。我要送你到他那裡學習某件事,所以他算是你現在的師父。我知道,我已經在這裡試過了,但是你需要一個不一樣的環境來幫助你瞭解這件事,國王的宮廷將會為你提供一個正確的環境,你去就對了。記得要向他頂禮,這一陣子他將代表我的角色。」
  年輕人有些不情願地去了,心裡一面想,他堂堂出身最高階級的婆羅門(Brahmin),這個賈那克是誰?他很富有沒錯,他擁⋯⋯
整個王國,但他能教一個婆羅門什麼?向來都是婆羅門認為他們可以教別人什麼的。賈那克不是出身婆羅門,他來自印度的武士階級,這個階級被視為在婆羅門之下,婆羅門是最高的階級。要向這個人頂禮?這種事從來沒有人做過!要一個婆羅門向一個武士致敬,這十分挑釁這個印度人的思維。
  可是師父已經交代下來了,他不得不遵照師父的話。他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到那裡,也心不甘情不願地向賈那克行禮。當他行禮的時候,心中真的很氣他師父,因為這件事在他眼中是很醜陋的。這時有一位婀娜多姿的女人在大廳當中跳著舞,大家都在飲酒談笑,賈那客坐在人群的中間,這個年輕人儘管心中再多批判,他還是行了禮。
  賈那克笑著說:「你不必帶著你的批判向我行禮,還有,在你認識我以前,請先別對我有偏見。你師父對我的為人十分清楚,所以他才送你來我這裡,不過你這不是學習該有的態度。」
  年輕人說:「我不在乎,他已經送我來,我也已經來了。但是明天一早我就會回去,因為我看不出在這裡可以學到什麼。事實上,我要是從你這裡學到任何事情的話,那我這一生就枉費了!我可不是來這裡看美女和飲酒作樂的」

  賈那克依然保持微笑,他說:「你可以明天一早就打道回府。不過!既然你已經來了,你一定累了……至少先在宮裡休息一晚,到早上你要走就可以走。誰曉得?說不定晚上就變成讓你學習的環境,這是你師父送你來我這裡的目的。」
  這就玄了,夜晚怎麼能教他任何事情?好吧,反正他必須在這裡過夜,所以也不必太大驚小怪。於是他留了下來,國王安排他住進皇宮裡最豪華的房間。還親自陪他去到房裡,悉心招呼了他的食物、睡覺的事,當年輕人上床時,賈那克也離開了。
  可是,年輕人整夜都睡不著,因為當他躺在床上,眼睛往上一看的時候,他看見一把沒有上鞘的劍,僅僅用一條線系在他頭頂的上方。這種時候他隨時會有危險,因為劍隨時會掉下來要他的命,於是他整晚都清醒著在當心那把劍,要是它真掉下來了,他才能躲得掉這場災難。
  到了早上,國王問他:「床睡起來舒不舒服?房間住起來還可以吧?」
  年輕人說:「舒服極了一切都很舒服。不過那把劍的事你要怎麼交代?為什麼耍這種詭計?你這個人實在太殘酷了!我一大早從師父森林裡的道場出發,趕了一天的路後,到晚上我已經累垮了,而你卻跟我開這種殘酷的玩笑,用一根細得不能再細的線吊著一把沒有上鞘的劍,這算什麼?我很擔心要是一陣微風吹過來,我的命就沒了,我並不是來這裡尋死的。」
  國王說:「我只想知道一件事,既然你那麼累,你應該很容易就睡著了,但是你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是個攸關生死的險境,所以你很覺知、警覺,這就是我的教導。你可以走了,或者,你想要的話,可以再多留幾天觀察我。」

  「雖然我坐處在歌舞昇華的的官殿之中,但我十分警覺到我頭上那把發亮的劍,你看不到它,它的名字叫死亡。事實上我並沒有在看美女,正如你無法享受富麗堂皇的房間,我並沒有在飲酒作樂,而是覺察著隨時會來臨的死亡。雖然住在皇宮裡,但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隱士,因為我始終對死亡保持警覺。你師父與我不僅相交甚篤,也相知甚深,他知道我所知道的,所以才把你送來這裡。如果你要在這裡待上幾天的話,你可以自己再做觀察。」

  你想知道如何更有覺知嗎?只要更加意識到生活中的不確定;死亡隨時會發生,或許下一刻它就找上你的門。假設你以為自己會長生不老,你可以繼續無意識下去,否則,當死亡的腳步靠近,你怎能依然無意識地過活?不可能的!如果生命是一閃即逝的,如果生命就象泡沫一樣,只要一根針一紮,它就永遠消失了……你怎麼能保持無意識?

  在每個行動當中保持覺察。

  你的內在有著兩種面向:頭腦的面向,以及無念的面向。或者讓我這麼說:當你活在本質的表層時,這是一個面向;當你活在本質的核心裡時,這是另一個面向。

  每一個圓都有一個中心點,或許你知道、或許不知道,或許你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件事,無論你有沒有想過,每個圓一定都有中心。你是一個圓,你有一個中心,沒有中心你就不能存在,在你的本質中有一個核心。

  當你活在核心中,你已然是一位回到家的佛;當你活在表層時,你置身塵世當中,活在頭腦、夢幻、欲望、焦慮與其他一千零一件事情裡,所以說其實你活在兩個世界中。

  一定會在某些片刻裡,你看見自己有一小段時間就像是個佛,你有著與佛一致的優雅、覺知與寧靜,你活在與佛同一個至喜、至幸、至福的世界中。一定會在某些片刻裡,你瞥見到自己的中心,這些片刻不會是恒久的,你將一次又一次地被丟回表層,於是你覺得自己很蠢,很傷心、挫折,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因為你活在兩個面向裡:表層與核心。

  漸漸地,你將能夠在表層與核心之間來去自如,就好象進出自己的家一樣。你不會特意去區分:「我現在在外面,要如何才能進到房子裡?」你也不會說:「我在房子裡面,要怎樣才能出去外面?」例如,當外頭陽光普照,氣候溫暖宜人時,你坐在花園裡;後來天氣愈來愈熱,你開始出汗,這時你不再覺得舒服自在,你會直接起身走進屋內,因為現在換成屋裡比較舒服,你只是這樣進進出出。

  同樣的,一個有覺知與瞭解的人,可以從表層到核心,再從核心到表層,從來不會固守任一邊。從市集到修道院,從外向到內向,他不斷地移動,因為這兩者是他的一雙翅膀,一定是這樣的,假如翅膀都長在同一邊,小鳥就不能恣意地在天空裡展翅翱翔,它們必定是相互平衡的。雖然位於彼此對面,但仍舊屬於同一只馬,也服伺同一只鳥。你的外在與內在正是你的一雙翅膀。

  這件事你務必牢牢地記住,因為頭腦有固著在某一邊的傾向……有人在得富中而無法自拔,既沒有修行,也不知道要如何靜心,而且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靜心;他們自稱是紅塵中人,怎麼能夠靜心?他們是物質主義者,怎麼懂得修行?他們說:「很遺憾,我們是外在取向的人,怎麼有辦法往內走?」他們只抉擇一邊的翅膀,當然,如果他們因此而感到挫折也是自然的事,只有一邊的翅膀遲早會遇到挫折。

  也有受夠了這個世界的棄世者,他們跑去喜馬拉雅山的修道院裡,開始當一名門徒或出家僧,強迫自己過著一個人的封閉生活。他們閉上眼睛,關上所有的門窗,然後他們又曾覺得索然無味。

  他們對市集厭倦到極點,覺得既疲倦又挫敗,那裡快要變成一間瘋人院,讓他們沒有喘息的餘地;太多的人際關係,太少的假期,又沒有做自己的空間。他們深陷在事情裡頭,失去了自己,愈來愈講求物質,而日漸忽視心靈。

  他們正在失去人生的方向,失去了本來所擁有的意識,於是他們出走。在受夠了那一切之後,他們帶著挫敗的心情逃開,現在他們試著過自己的日子,過著完全封閉的生活,遲旱地們會覺得無聊,又會再選擇另一邊的翅膀,可是,這次也只有一邊。這是一面倒的生活方式,他們一再掉進另一個極端的謬誤裡去。

  我既不支持這邊也不支持那邊,我要你成為能力非常好的人,好到使你能夠待在市集裡,同時又能夠靜心!我要你能夠與人們互動。去愛人,去進入許許多多的關係當中,那將會豐富你的生命;但你同時又有能力關上你的門,有時從所有的關係中挪出一個空間……好讓你能與自己連結。

  與他人連結,但也與你自己連結!愛別人,但也愛你自己。出去外面走動!它將使你的生命更多采多姿。不要錯失機會,每當這世來敲你的門呼喚你時,你就無所畏懼地出去。你沒有什麼可以失去,可是每件事卻都可以成為你的收穫。只是,不要迷失了,不要一直陷進去、沉迷其中,要記得回家。

  有時你得將世界忘卻,這是靜心的時刻。在每一天裡!如果你要生活過得平衡,就該去平衡內在與外在的世界,這兩者應該占同樣的比重,你才不至於傾斜一邊。

  這即是禪宗的師父們說的「踩在河流當中,但不讓河水沾濕你的腳。」活在世界裡,但不屬於世界,活在世界裡,但世界不在你裡面。當你回到家的時候,你就是到家了,這時你要把世界當作已經不存在。

  有一位名叫布袋和尚的禪師路過一個村莊,他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美的人類之一,人們都稱他「歡笑佛」(LaughingBuddha),因為他爽朗的笑聲幾乎從沒間斷。不過,有時候他會坐在樹下,就在村裡的一棵樹下坐著,沒有笑,甚至連微笑都沒有,十分平靜、鎮定。

  有個人問他:「布袋和尚,你怎麼不笑了?」

  他將眼睛張開,然後說:我正在醞釀當中。

  問的人聽不懂他的意思,又再問:你說的「醞釀」是什麼意思?

  布袋和尚說:「我必須為了笑做準備,所以必須休息一下,往內在世界走,將世界完全拋到腦後,然後我才能恢復朝氣,可以再回來笑。

  如果你真的想笑,你得要學會怎麼哭。要是你哭不出來,要是你不接受眼淚,你將會笑不出來。一個會笑的人也是會哭的人,這樣他才是平衡的。一個非常快樂的人也是寧靜的人;一個狂喜的人也是歸於中心的人,這兩端是密不可分的,兩端的同時存在會產生一種平衡,這就是你要成就的。

奧修著
旅行只有一種 那就是走入你自己的內在之旅
--雷納 瑪利亞 里爾克
如果沒有什麼好創造的 那就創造你自己吧 --榮格
有控制慾的父親, 竟成為通往自我價值的路徑?
在好幾次的前世裡, 凱薩琳都是受人控制的.
當你自己覺得沒有價值, 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控制. 你不覺得自己有資格讓自己快樂, 妳想要去討好其他人, 這裡要解決的就是
自由與價值的問題.
凱薩琳和提姆都非常想要幫助彼此, 凱薩琳希望能獲得力量, 找到自我價值,學習讓自己抬頭挺胸地生活. 他想要幫助提姆, 打開心去愛人, 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價值. 他們兩個都同意, 萬一提姆無法學會他想學的課題, 凱薩琳就會離開這段婚姻,動搖他整個人的根基.
如果凱撒琳的目標是要變得更堅強 更獨立. 我問道: 為什麼他要選一個有控制慾的父親, 而不是一個能教導他凡事要靠自己的慈祥父母呢?雖然他父親要求很高支配慾很強, 但同時也是力量的示範. 他的母親是非常溫柔慈祥樂於付出的人, 在凱撒琳為他個人的成長而努力時, 她可以學習結合父親的力量和母親的慈祥, 將自己塑造成能夠完成她人生目標的那個人.

出生前計畫一定都是雙贏的局面, 沒有人會因為自私或只為自己好而加入一場計畫, 靈魂想要付出也想要獲得.
摘自靈魂的出生前計畫 方智出版 羅伯特 舒華茲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