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 傑佛瑞‧史密斯:沒有安全的基改作物

   
文字大小
 844  Share2

環境資訊電子報2012年4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欺騙的種子》作者Jeffrey Smith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生物科技技術不穩定,沒有安全的基改作物。台灣民眾生活周遭的豆類、玉米製品,超過一半是基改作物。《欺騙的種子》一書揭露跨國生物科技公司為了獨佔種子市場,在基因改造技術十分不穩定情況下,硬是透過官僚體系做出有利企業卻不見得符合民眾福祉決定的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沒有安全的基改食品,民眾應立即避吃基改食品。

基因改造技術不穩定

史密斯8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的科技技術充滿不確定性,無法生產安全的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有機體),有太多案例顯示,即使過程中放入好的基因,卻得出有害的結果,讓人不得不謹慎面對這個事實。
他不反對在實驗室研究基因改造,或許假以時日會成功,但把不成熟的產品餵食給大眾,基因釋放到大自然,是十分危險而不負責任,更將造成大自然不可逆的情境。
他建議,立即避吃GMO食物、了解GMO食品所造成的危險,以及教育政府、農民或一般人,這個簡單的公式,在歐洲以及美國,都曾成功的影響食品供應體系。

要求基改食品標示

史密斯成立了「責任科技機構」(The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教育數百萬人懂得如何避開GMO食物,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要求基改食品標示。
美國有20多個州要求立法強制基改食品標示,上個月他在康乃狄克州以及上周在佛蒙特州州議員的記者會推動這個法案,這幾天他得到很多迴響,多位議員提案要求立法;3月27日上百萬的簽名、55位參議員寫信給聯邦政府,要求GMO食品標示要求標示;加州這個月有850,000個簽名,希望11月將此案付諸公投決定。
在美國有高達90%以上的民眾都支持基改食品標示,有53-58%民眾表示,在基改食品標示後,會選擇非基改作物,但傑佛瑞‧史密斯認為只要有5%的民眾積極表達拒買GMO食品,就可以讓大廠商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利益,而放棄供應GMO食品。

台灣基改食品標示陷阱多

Jeffrey Smith(臉譜出版社提供)史密斯說他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一個施力點,能如《欺騙的種子》第一章所述,當英國科學院解除了阿帕‧普茲泰的封口令,讓他道出基因改造作物之不確定性後,歐洲在短短十周就把GMO趕出去。
而台灣仍有大部分民眾不曉得基改食品就在身邊。台灣大豆以及玉米包裝製品要求含有5%以上基改作物,必須標示,醬油、大豆沙拉油則不需要;未標示為非基改者,仍有極高比例含有基改作物,因此,這兩種作物製品,只有選擇有機或標示為非基改的包裝食品;而散裝製品沒有標示,只能要求廠商自願性標示。

反基改阻力大

除了標示,消費者也必須知道基改食品是怎麼回事,依據傑佛瑞‧史密斯的經驗,民眾知道之後,往往都會想知道更多,甚至改變態度。責任科技機構即曾透過讓美國民眾了解癌症風險和喝了注射牛隻生長激素的牛奶之間的關聯,因為這些積極的行動,讓民眾覺醒,也促成沃爾瑪、星巴克等大型連鎖企業不再使用注射牛隻成長激素的牛奶。而這只是對抗GMO食品帝國的一個成功案例。
傑佛瑞‧史密斯指出,1999年生物科技公司連續5年,每年花了5000萬美元,要讓美國民眾認為基改是好的,可以餵飽全世界,也控制主流媒體為其發聲。而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則以各種藉口將其邊緣化,因此他們必須努力對抗生物科技公司加諸於其上的偏見。
相對於這股龐大的力量,GMO相關的教育經費少,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會遭到攻擊或被抽走,這使得科學家只能保持沉默或處於缺乏研究經費的狀態。
傑佛瑞‧史密斯從台灣瘦肉精事件看到台灣人民的覺醒,民眾察覺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是有問題、無法信任時,將有助於解決美國食品制度結構性問題。

台灣應趁早移除基改食品

傑佛瑞‧史密斯認為台灣目前只有兩種基改作物,基改大豆佔80%以上,基改玉米則約在50-60%之間,這兩種都用於食品以及動物飼料,他建議可以先要求從食品中移除基改作物。至於吃基改飼料長大的牛或豬會不會透過食物鏈造成影響,他表示,美國FDA有一份尚未揭露的報告指出,人吃了或喝了以基改作物飼養的牛生產的肉或奶,有特定的健康風險,但這項結果尚未進一步評估。
據責任科技機構訪談過的一些家禽類的專家以及農夫指出,當飼料從基改作物改為非基改作物時,動物的整體健康就大幅度提升,不但生育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生病的比例也降低。
目前他正在製作一部影片,片中許多醫師態度堅決的告訴病人不要再吃GMO,甚至將此建議列入處方的一部分;這些醫師表示,往往停吃GMO食品後,健康就明顯改善。他們也指出,GMO食品無論對於實驗室裡的小白鼠、集約農場的豬、牛,以及人類造成的問題是一樣的。
而機構也將以保護孩子最有力的母親為目標,教導他們如何讓孩子避開GMO食品。
不同層面的論述,透過不同網絡,例如醫療、環境以及佛教團體分享,當人民了解基改食品的問題有所行動時,供應商不再供應這些食物,並將影響政策決定。

《欺騙的種子》將科學研究用故事說出來

 
在《欺騙的種子》第7章所述,幾位勇於揭露基改作物真相的媒體記者、作家,都慘遭革職或排擠的面運,傑佛瑞‧史密斯在寫作本書時,十分保密,成書之後,雖曾有出版社洽談,他也拒絕。在他之前就曾發生案例,出版社到最後迫於來自孟山都的壓力而無法出版。等到此書完成、出版時,孟山都已無法阻撓。這本書在整體書市雖屬小眾,卻是討論GMO書籍中算得上賣得好。
傑佛瑞‧史密斯注意到孟山都對本書採取慣用的伎倆,當作沒這回事、不做任何回應,若有人問起,他們則表示沒有讀過或說「我們相信史密斯先生的說法無法改變FDA的決定」。
本書出版於2003年,台灣出版社臉譜是透過美國友人引線,得以出版。傑佛瑞‧史密斯說自己在16年前讀到一份談論基因改造的科學論文,開始關心基因改造對人體的影響。這篇論文提到生物科技的不確定性有多高,一旦釋出,將造成基因庫污染不可逆、無法恢復的困境。
他深知科學論文艱澀難很難讓一般讀者咀嚼吸收,他也承認GMO很難懂,使得一般民眾消極以對,這也讓企業趁機而入,影響科學家以及政府做成符合企業利益的決定。因此,他期待透過大量論文的收集閱讀以及訪談科學家,將這些難懂的科學論文以通俗有趣的故事型態書寫,讓一般民眾得以了解。他關注的是資訊的揭露,唯有讓民眾完全理解才有辦法做出最好的選擇,整體社會也才能做出對的選擇。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瘦肉精ADI值仍有疑義 消費者恐陷安全疑慮!發佈日期: 2012.04.22
行政院於3月5日晚間11時許,奇襲式宣
布有條件解禁瘦肉精,並打出「安全容
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
等16字政策方向;4月11日衛生署食品藥
管理局召開「食品衛生安全風險評估
會議」,擬決議訂定出ADI(每日每公斤
容許攝取量)評估報告,並建議動物含藥
飼料添加劑萊克多巴胺的ADI值為1微克/
斤體重/天。此1微克/公斤體重/天之ADI
值,已考量人體間的個體差異族群,包括
小於18個月葡萄醣醛酸代謝功
能尚未成熟之嬰幼兒,大於18個月之兒童及青少年,肝
腎功能不良者與乙型受體之基因多型性等,以及有心血
管疾病病人之敏感族群。

消基會指出,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邀請16位

專家學者,進行鹽酸萊克多巴胺 (Ractopamine
hydrochloride,以下以萊克多巴胺表示)的人體每日可
接受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以下簡稱ADI值)
 評估,作為我國對於食品殘留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
評估的依據。

然,消基會指出,該次會議參與委員的代表性不夠,

未能廣納各方專家,如此研議考量是否足夠,而且安
全評估內容恐有疑義,甚至連衛生署刻正於全國舉行
的「食在安心說明會」的形式、邀請對象等亦有淪為
背書之嫌。 因此,在今(22)日消基會所舉辦的記者會,眾多學
者,包括: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教授、南
社前社長曾貴海醫師、美牛第三次專家會議代表周晉
澄院長、蘇偉碩醫師、許立民醫師、主婦聯盟陳曼麗
董事長和消基會蘇錦霞董事長、張智剛副董事長、黃
鈺生發行人等執董們再次陳明ADI內容問題所在,呼
籲立委諸公在下週一和下週三食衛法修正案務必把關
,勿陷國民健康於有問題的程序上。

周晉澄院長指出,對於萊克多巴胺的藥理作用、毒理

反應、施用於動物(猴、狗......等的劑量、反應,以及
NOEL無毒害劑量)及允許使用瘦肉精國家等資訊,
並未提具詳細報告與相關支持文獻;在劑量效應評估
部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確實花了點功夫瞭解一
系列的動物毒理試驗,包括口服單一劑量毒性試驗、
體外與活體的基因毒性試驗、多種實驗動物物種,每
日連續口服最長一年的重複劑量毒性試驗、二世代生
殖毒性試驗、致癌性研究試驗,但仍未見國人最關心
的心血管反應的特殊毒理試驗的相關文獻。

周教授指出,人體試驗部分,有一項由美國食品藥物

管理局與廠商Elanco(美國禮來亞洲公司)共同設計六位
健康受試者臨床試驗;另有一項針對八位心臟衰竭病
人的臨床試驗,缺乏文獻的學理證明。

而台大醫院許立民醫師深入研究後發現:針對8個心臟

衰竭病人的臨床試驗實在離譜,在醫圖找到該篇研究
的全文,是一篇32年前的研究,居然是禮來公司做的
,當時是要發展另一個強心藥,結果發展不成功;後
來,禮來公司拿來計算ADI;許醫師不解的是,光是
單位轉換,就很令人傻眼,更何況是邏輯上的合理性
;所以,瘦肉精美牛一事上,禮來藥廠對於美國政府
,以及美國政府對我國的施壓壓迫性,實在是比想像
得大很多! 蘇偉碩醫師則質疑:食物安全不能只以「急毒性」
作為唯一的風險評估標準,慢性中毒才是嚴重且須更
費心研究的問題;況且,萊克多巴胺的器官毒性研究
,應包括心臟肌肉毒性、骨骼肌肉毒性、畸胎毒性、
生殖毒性和基因毒性,以及精神行為毒性,這些相關
研究都沒有在這次的風險評估裡納入思考,顯然已經
違反國際組織有關風險評估的準則

此外,蘇醫師指出,該份評估沒有納入一個重要的風

險族群「胎兒」,亦有可議之處;由於萊克多巴胺有
畸胎作用,這個已經在報告中提出了,卻沒有根據國
際有關動物致畸胎作用,外推到人體的原則給予評估
,並計算開放後,台灣因此承受的畸胎風險以及風險
管理的可行性,以上兩點就足以顯示這是一份方法學
上有重大缺陷的「報告」。 因此,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神經內科、精神科與職
業醫學科醫師陳順勝教授強調,不管任何劑量用在人
體沒有通過人體試驗,不但不知其萬、千或百分之一
的副作用,甚至於十分之一的安全性都無法通過。動
物對含萊克多巴胺飼料攝取量之可控性與不定性,增
加肉品檢驗之需要性與管理之複雜。

陳教授指出,從他進行過對動物與人乙型受體實驗與文獻回顧,推測萊克多巴胺在人體組織內,對心血管、腦、與生殖系統產生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證實其安全性,特別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與婦幼族群,其風險管理不應僅止於購買告知層次,廠商有義務提出人體安全之舉證,政府更應以合乎人體研究法之謹嚴態度把關其實證。

綜合述所發現的缺失、疑義,陳順勝教授強烈呼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不出國內發表于國外期刊之科學證據,不得不引用國外文獻時,應將每篇原始報告拿出來驗證、說明與實證水準,否則,所引用文獻就是一個瑕疵處處的「食品衛生安全風險評估會議與評估報告」,根本無法取信於民眾了!至於過去為何違法讓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肉品進口台灣,亦應檢討追究中央主管機關的責任。

事實上,在與會委員的資格、背景上,亦有可討論與公評之處!消基會指出,根據歐盟在處理科學性事務時,必須秉持純粹科學的探討精神,舉行一連串聽證會、公聽會,而與會成員必須是基於專業、背景,不能代表任何特定團體,甚至歐盟科
學小組成員需簽署「利益迴避切結書」,參與科學小組的成員,針對每個議題,亦需填具切結書,聲明跟相關產業沒有任何財務、利益關係,否則不得參與議題相關的會議或撰寫研究報告。 因此,衛生署此次召開這個攸關全民安全與健康的衛生安全風險評估會議,所有委員是否經過此種思維與背景瞭解後,遴聘適任委員代表?!消基會表示,因為拿到本次會議資料時間較晚,沒有充裕時間進行相關瞭解,呼籲立委諸公應請政府蒐集中研院、國科會、國衛院…等公部門和業界等單位所有委託研究、專案資料比對,以證明委員代表的公信力,方能證明本次評估會議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日前,前歐盟動物福利科學委員會主席、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布魯姆(Donald M. Broom)教授應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之邀,參與動物福利相關研討會,因此,也受邀在3月29日到立法院發表「萊克多巴胺對動物與人體影響」的專題報告,該資料可以再次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和國人參考
。(布魯姆教授所參與的「動物健康與福利科學小組」,正是提供歐盟議會關於肉品安全與動物福利諮商的重要機制。) 布魯姆教授發表演講時,引述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2009年的報告指出,萊克多巴胺會讓動物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痛苦,不僅侵害動物福利,也可能對人體有害。

布魯姆指出,歐盟禁止農牧業使用任何荷爾蒙與調節甲狀腺的乙型受體素,萊克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種。根據EFSA報告,乙型受體素具有合成作用,會刺激腎上腺,促進動物生長與增加產量;業者則認為,這類瘦肉精給動物食用,會促使動物生長產量增加。

他舉歐盟的研究報告指出,以猴子和狗、豬進行實驗,是因為萊克多巴胺對於這些生物的效果,和用在人類身上一樣,服用後的影響包括心跳加快、心血管出現問題。他說,動物食用萊克多巴胺後會有高攻擊性的行為。

布魯姆說,動物食用添加瘦肉精的飼料,除讓肉質增加水分外,也可增加或是減少脂肪含量,但一般而言「不會改變肉品中的蛋白質」;但是蛋白質、水與脂肪在動物體內含有一定比例關係,添加瘦肉精主要是增加肉質水分,「消費者買到的是含水量較多的肉品」,付出的價格與買到的肉品品質將不符合比例原則。
布魯姆表示,研究報告也指出,不應該只做肉品的零檢出,也要針對食用萊克多巴胺動物的代謝物檢驗零檢出。此外,另一個科學小組提出要考慮萊克巴多胺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舒服的現象,不過目前對於造成不舒服程度還無法量化。

此外,根據EFSA的研究結論發現,萊克多巴胺雖然不會致癌,沒有誘發性,但翻開該單位在2009年的萊克多巴胺安全性評估,專家委員會檢視的相關報告發現,萊克多巴胺在原核生物的基因突變試驗中,呈現陰性反應,但在一些細胞株試驗中呈陽性反應,布魯姆認為:「確實有部分的基因毒性」。

周晉澄院長則指出,迄今研究顯示萊克多巴胺不會致癌,只有在一些細胞株的體外試驗呈現微弱的基因毒性反應;不過,乙型受體素的化學結構有很多種,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才能得到一致性的看法。

再者,布魯姆指出,在美國普渡大學2--3年,以豬隻與萊克多巴胺影響的研究報告顯示,豬隻食用萊克多巴胺後,會「出現非常多負面的影響」,除心跳加快外,大腦前額葉皮質出現變化,攻擊性增加,出現追咬同伴的強烈攻擊性行為;且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變化不是只有短期,食用幾週後還看得到這種變化。布魯姆說,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牛身上,牛更容易受到驚嚇,載運過程呈現更多不安的行為,且有攝取萊克多巴胺的牛隻,在蹄部罹患疾病的機率比較高。

布魯姆強調,他從各種科學報告中所得到的結論為,
萊克多巴胺之使用只會對生產者有利,卻不會對消費者有利。 但是,歐盟國家的消費者力量更是強大,一旦商品有安全疑慮,銷售通路的超市、零售商系統,根本就不會讓有問題商品上市,而消費者也根本不會購買。消費者意識到任何安全、衛生等問題的疑慮時,如美牛肉品可能有問題,他們就會停止吃肉,寫信給業者、政府表達意見,要求清楚標示、要求停售,甚至會發動拒買行動! 所以,歐盟之所以能夠有力的抗拒非正常的政經壓力,事實上,是來自人民的聲音與力量! 綜上,消基會呼籲: 1. 在國內,萊克多巴胺仍為禁藥,討論ADI值有違程序正義!
2. 在無法提出讓國人信賴、且具科學證明的萊克巴多胺「衛生安全風險評估」相關報告,便不能訂出萊克多巴胺的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值)。
3. 萊克多巴胺的安全疑義未解,就應維持「不得檢出」標準,以維護國人健康。
4. 消費者應發揮消費者力量,以停止吃問題肉品,寫信給業者、政府表達意見,要求清楚標示、要求停售,甚至發動拒買行動,以捍衛自身消費權益!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農藥毒蔬果橫行 知名連鎖超市全中標
劇毒農藥殘留六大超市賣場,消費者的健康權益蕩然無存!
本頁
一、生鮮產品上優先杜絕使用五大類農藥。
二、建立生鮮產品的追蹤制度及內控流程,並確保依標準確實執行。
三、公開生鮮產品的監控政策。
2012年第一季連鎖超市農藥檢測報告
新聞稿 - 2012-04-24
20120424日臺北】綠色和平最近抽查全臺各地6家知名連鎖超市和大賣場的36個新鮮蔬果樣本,共20件驗出農藥殘留,比例達五成五。農藥違規使用的情況亦非常嚴重,其中大潤發販賣的葡萄柚被驗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二級毒性農藥普克利超標,全聯的桔子也發現不得檢出的農藥普硫松。本季兩次抽查結果顯示超市蔬果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光是下架已不足以解決問題。
綠色和平要求各家超市承諾
一、生鮮產品上優先杜絕使用五大類農藥。
二、建立生鮮產品的追蹤制度及內控流程,並確保依標準確實執行。
三、公開生鮮產品的監控政策。
綠色和平農業專案主任蔡絲婷對檢測結果表示震驚:「綠色和平自二月的發佈後,已跟超市進行一連串的溝通,但超市僅以下架方式處理,並無具體改變作為,根本無法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此次結果再次顯示,超市如果繼續漠視消費者食品安全,僅以下架的消極做法敷衍搪塞,民眾永遠無法能吃得安心。」
2012424 綠色和平農業專案主任蔡絲婷正在接受媒體訪問
 
綠色和平曾於去年12月在同樣六家超市抽查蔬果樣本,發現七成四的蔬果含有農藥殘留。今年二月,綠色和平再次抽查六家超巿,包括大潤發、家樂福、全聯、愛買、頂好與松青,全臺各地18間門市共36個新鮮蔬果樣本,共驗出20件含農藥殘留。其中六間超市均驗出販售含生殖毒性農藥的蔬果,如歐盟證實傷害胎兒的農藥貝芬替在大潤發、家樂福、愛買、松青、頂好的蔬果中驗出,而全聯則驗出撲滅寧、亞托敏、以及導致不孕的農藥達滅芬等農藥。
全聯的桔子驗出8種不同農藥、松青金棗6種、全聯草莓5種,總計共有八件疏果驗出超過3種以上農藥,農藥混合情況非常嚴重。桔子驗出的八種農藥中,護賽寧與加保扶為世衛組織列為一級毒性農藥。草莓五種農藥中,撲滅寧、護汰寧、亞托敏三種會增加不孕風險。
農藥殘留六大超市生鮮蔬果令人震驚!
 
蔡絲婷指出,即使劑量不高,多種農藥混和後所產生的「雞尾酒效應」會危害人體健康,風險恐超過單一農藥中毒。世界衛生組織一級毒性以及農委會公告劇毒的農藥加保扶(俗稱好年冬)、托福松與納乃得也被發現用於全聯的桔子與頂好的茼蒿中,其中加保扶已於2009年被美國環保署列為食品中不得檢出的農藥。
 綠色和平要求超市立即承諾淘汰包括農委會公告劇毒、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一級與二級毒性、影響生殖系統、以及傷害授粉蜜蜂的五大類農藥。蔡絲婷表示:「綠色和平在全球推動食品安全與永續農業,已有多家超市對消費者做出淘汰劇毒農藥的承諾。在中國大陸,大潤發、家樂福等量販店皆已給予相關承諾,但現階段臺灣的超市卻不願承諾。綠色和平相信,大潤發、家樂福與各家超市在其他地區能做出相關承諾,也有責任給予臺灣的消費大眾相對的承諾,以保障我們的食品安全。」
立即下載《真「食」謊言》
2012年第一季連鎖超市農藥檢測報告



根據98616日農授防字第0981484519號公告農藥加保扶、納乃得、毆殺滅等列為「劇毒性農藥」(Highly hazardous pesticides)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按照哺乳類動物於短時間內經一定劑量,一次暴露或分多次暴露後產生副作用的反應,將農藥毒性分為及極劇毒性(Extremely Hazardous)、高劇毒性(Highly Hazardous)、中等毒性(II, Moderately Hazardous)等。部分藥物或毒物,則因其特殊結構具遲發性神經毒性,且在生物體內有高累積性。長時間接觸對神經系統與重要器官將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
加保扶即臺灣常見農藥「好年冬」,是一種「胺基甲酸鹽類」殺蟲劑與殺線蟲藥,登記用途是控制土壤與各種田間穀物及蔬果葉片上的害蟲。美國環保署2009年決議「加保扶對飲食、勞動者與生態造成的風險,都是不能接受的。」,將含有加保扶殘留食品下架,以保障人民與兒童的飲食安全。
農藥對農民的健康首當其衝,消費者亦會通過日常飲食接觸到農藥殘留。農藥對人體健康分成多種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影響。科學研究證明,長時間低劑量的農藥累積,最終會造成內分泌系統受化學物質嚴重干擾、神經系統損傷、甚至有致癌風險。

若您認同食品安全 請上台灣綠色聯盟網站連署(以下連結)
只要夠多的人連署 相關單位就會重視 請一起守護我們每個人的平安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sites/2012/veget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