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當學生輪流描述他們的怨氣時, 我們清楚看出他們都是同一抱怨的不同面目, 最深的悲哀就是:你不愛我, 更精確的說是, 你不愛我之為我, 這就是在世界上點燃爭戰的普世創傷.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約翰 威爾伍得 (心理學博士 心理治療師)
她是心靈之友, 她會一塊塊撿起我. 當我破碎時, 她會將碎掉的我拾起來, 把它們按照正確的位置放回我身上.
你知道嗎? 有個女性當你的心靈之友這種感覺很棒.
--童妮 摩里森 美國小說家以寵兒(beloved)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每天需要四個擁抱才能存活 八個擁抱才能維持生命 十二個擁抱才能維持成長
維琴尼亞 薩堤爾 美國著名家族治療師
找出能讓你活得最有深度, 最有活力的心理特質. 你的內在聲音會說:" 這就是真正的我." 並遵循它.
--威廉詹姆士 美國哲學家
穀倉燒毀, 現在我見得到月亮.
芭蕉(Basho), 日本俳句詩人
以前曾有一項傳統, 新生兒臍帶一剪斷,父親就會抱著新生兒走到門外, 儘可能高高舉起, 在他耳邊輕聲說: 除了神之外, 沒有人比你更偉大.
當你全神貫注於任何事情, 即使只是一片小草, 那畫面本身就是一個神祕 精彩 難以形容的美妙世界
--亨利 米勒 美國知名作家
聽從內在的指導, 不因個人私利犧牲他人及社會主義; 如果, 我們能應用合一法則和行動法則, 發揮道德勇氣, 遇事不平則鳴, 而非事不關己便背棄良知 姑息縱容或消極承受, 我相信這個社會乃至世界就有絕對的機會朝正面轉變.
美麗新世界不會從天而降, 下一代的素質也不會一夜之間躍升,如果我們不從現在,不從自己做起,如果我們不願意為美好遠景付出,那麼我們也實在無權埋怨他人或怪罪環境。
因為沒有行動,沒有過程,自然不會有收獲。
摘自鹿智者的心靈法則
丹 米爾曼/著 心靈工坊出版
願一切生命得到愛                              
                                 節選自約翰.羅賓斯講演稿
我和我太太笛悠已經在一起生活了37年,在美國文化中,這麼持久的婚姻關係是很罕見的。我的兒子名叫海洋,今年29歲。他的太太,是我們很鍾愛的媳婦。他們生了一對雙胞胎,我們三代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親愛的果蠅……
這個故事發生在海洋大約10歲或11歲那一年,那時候我們住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裡。有一回,我們家裡突然來了一大群果蠅,牠們無處不在,我們想盡辦法讓牠們離開,我們把地方收拾得很乾淨,把食物收好,但是,牠們始終不走。有時候我們甚至不能隨意呼吸,因為我們怕萬一不小心就會吸進一隻果蠅。後來,我們決定好好地與牠們談談,希望牠們離開,但是牠們不理我們。我們不崇尚暴力,可是久而久之,我們想,是不是該買一把果蠅拍來試試。不過,我們的兒子海洋說:「不,不,不,你們買蒼蠅拍之前,讓我試試看。」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果蠅。他寫:
「親愛的果蠅⋯⋯
:首先,讓我祝福你們,也祝福你們的祖先,你們的後代,以及你們的子子孫孫。我希望你們過得很快樂,很安寧,很豐足。可是,這是我們的房子。我們付房租,而你們沒付房租。我們吃我們的食物,而你們也吃我們的食物,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我們只吃某些食物,而外面的世界中有很多很多的食物,是你們能夠吃,我們卻不吃的。比如你們可以吃垃圾堆以及附近馬場的食物。你們應該去吃那些食物,而不是這裡的食物。我們真的希望你們離開這裡。你們應該到外面去,外面的世界非常廣大。我希望你們能離開,因為爸爸媽媽要買一把果蠅拍,而我相信他們將會拿來用。所以我請求你們現在就離開。我們很愛你們,很尊敬你們,我們也祝福你們、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孩子的孩子。我也祝願你們享有世界上最豐盛的垃圾堆食物。」
他寫完後,就在廚房很大聲的念這封信。為什麼很大聲地念呢?因為他擔心有一些小果蠅不識字。念完以後他就把信貼在牆上,然後畫了一個箭頭,這個箭頭就指著窗戶,寫著:「我希望你們從這個窗口離開。」他把窗戶打開,然後我們就上床睡覺了。第二天早上,我們起床後,走到廚房一看,發現那裡一隻果蠅也沒有。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如果我們教育孩子從小尊重生命,就會有這麼美好的結果。當孩子還在胎裡,甚至在受孕之前,我們可以同我們的孩子在靈性上互相連繫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教育孩子尊重生命。
我們能擁有生命,是因為我們來自一個更大的生命家族。我們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這個大家族共同存在的。
我們的力量——康復的力量、生存的力量、讓自己活得很美好、很成功、很獨特的力量——皆來自與我們緊緊相繫的生命大家族。我們灌輸海洋這樣的想法,因此這也成了他的思維方式。所以,當家裡來了這麼多果蠅時,他知道他有一種力量,他知道他可以跟果蠅溝通。而他的確做到了。
當年10歲的海洋,腦子裡沒有傷害他人的觀念,對他而言,人類是沒有殺傷力的,我們是可以同其它生命溝通的。所以,他生命中的每一個剎那,體現的是人類很美好,很純真,很莊嚴的特質,那也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康復能量。這種特質可以引導我們如何生活,甚至可以在選擇食物等很簡單很基本的事情上,給我們做引導……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每天的禱告:

願一切生命得到溫飽,

願一切生命得到康復,

願一切生命得到愛。

願一切生命得到溫飽,

願一切生命得到康復,

願一切生命得到愛。

願一切生命得到溫飽,

願一切生命得到康復,

願一切生命得到愛。


我常常在心裡頭念這些願詞,念完後我就靜靜地坐著,聆聽我內心的聲音,以瞭解自己可以為人類做些什麼。

我們不為任何生命歸類,相反地,我們可以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互相支持;我們不傷害任何人,相反地,我們可以幫助他們。

作者小介:約翰.羅賓斯出身豪門,他是「Baskin-Robbins 31種口味」冰淇淋王國的創辦人的獨生子,但是他卻選擇放棄萬貫家財,追尋更遠大的理想¯¯從事慈愛事業。
提昇你所說的話,而不是音量,
讓花成長的是雨水,而不是雷。
-魯米
 
我不需假裝是能征服敵人的獅子,
做自己的主人就夠了,
在愛人的道路上我只是塵土,
在塵土中我將成長為花。
─魯米
 
如果每一次的摩擦都讓你惱怒,你要怎樣被琢磨出亮度.
--魯米
我請珍看一看她能否向沒人愛的痛苦敞開他的心,在這裡,開放意指將自心向那種感覺敞開,讓自己全然經驗在身體裡翻攪的感受,而不去與之奮戰,她花了一些時間對這種感覺開放,然後說:「我覺得比較平靜了,痛還在那裡,但我隨它去。」她對痛苦打開內心,就可以和痛苦握手言和,所以不再那麼威脅了。
  過了一會兒,我請珍再向前邁一點,進入沒被愛的感覺,完全棲息在那裡,進入意指將一個人的覺知帶入感覺的核心,然後和它和平相處,不再視它為和自己分離的事。「你能否讓覺知進入那個痛楚,好像移到它的中央?」
「感覺很悲哀且脆弱無助。」她說。
「很好   看妳能否和悲哀合而為一,別跟它分離,看妳能否讓她軟化。
她幾分鐘不說話,終於開口了:「悲哀還在那裡,但不那麼沉重了。」不一會兒,她坐直身子望著我:「它在移動了,我還是覺得脆弱無助,但其中多了一些柔軟和溫暖。」她的臉龐完全放鬆了,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很奇怪   居然有一點甜蜜的感覺。」
「有那種甜蜜的感覺 妳還覺得跟愛失聯嗎?」珍說:「現在不會。」
在無愛之所,面對自己,並且對自己的痛苦和脆弱打開心胸,點燃了內在的愛-甜蜜和溫暖的微妙境界進入她黑暗的角落。
摘自遇見百分之百的愛 心靈工坊出版
約翰 威爾伍得 (心理學博士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