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藍道.費茲傑羅
- 原文作者:Randall Fitzgerald
- 譯者:莊雅珍、張鈞媛、曾懷玉
- 出版社:麥田 「我們是第一個每天都暴露在空前巨量化學品的世代。」美國過敏暨免疫學院的雪莉.羅吉斯博士說道:「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世代像我們這樣,得藉著閱讀和教育來決定自己的健康。」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無毒生活:看食物、藥物如何侵蝕你的健康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
部分摘自30歲前一定要打的強心針
- 作者:金惠男
- 原文作者:Kim Hae Nam
- 譯者:嚴春霞
- 出版社:大田
· 金惠男 Kim Hae Nam
1959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於國立首爾精神病院服務長達十二年,從事專業的心理分析。2006年獲得韓國心理分析學會學術獎,目前受慶熙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仁濟大學醫學院等聘請為外部教授,以及受首爾大學醫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同時開設金惠男精神科診所。
恩美的媽媽非常討厭感情外露,所以他小時候如果哭著喊著耍賴,媽媽就會馬上教訓或置之不理。結果當恩美感覺體內有種氣流湧上來時,他卻不明白這究竟是什麼,當他感覺不舒服但又不確定其原因時,就會變得心情煩躁。
如果媽媽能常常一邊看著孩子的眼睛一邊告訴孩子。「寶貝,你哥哥不想跟你玩,所以你生氣了。」「 寶貝,因為只給哥哥買玩具,所以你忌妒了。」他們會體驗憤怒、忌妒、恐懼、悲傷、高興、驚訝等豐富的情感,並且明白它們都存在我們的內心。當孩子瞭解各種情感的存在以後,他在面對情感時便都不會感到害怕。然而媽媽從小就迴避恩美的情感,從而壓抑了他的情感發展。因此他無法理解內心體會的情感,一旦產生不快的負面情緒,就會害怕得不知所措。
表達感情時最重要的是坦白。為此,必須很清楚的瞭解自己的感情。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被教導說「家醜不可揚」「男兒有淚不輕彈」;一直以來我們被教導說極力克制和壓抑感情是一種美德。因此能準確把握自我情感的人,出奇的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如今社會提倡大膽地表達情感。但只有精確的瞭解情感,才能盡情的把他表達出來。如果沒有完全了解清楚,就想表達,肯定出問題。最大的問題是 過度釋放情感。就像恩美反覆對男友說「煩死了」這類的情感過度釋放會麻痺理性,是雙方關係更扭曲。
使得雙方關係更加融洽的情感表達方式有哪些呢?首先,表達情感的時候最好能用 「我覺得…」這種句式。譬如「我覺得很難過,是因為你沒有打電話給我」但人們往往會說「因為你,我很生氣」「因為你,我很難過」這類話聽起來很像在指責對方,於是對方就會出於自我保護表示生氣或畏縮。第2 情緒激動時,應盡量避免表達感情。第3 對情感忠實,但不要太相信情感,因此當你內心感覺到一種情感時 請深呼吸,靜下心來想一想,那麼你就會發現它是屬於一時衝動,還是今後也能對它負起責任。這樣能防止因錯誤的情感表達而導致雙方受傷。
當發現自己因情感上的衝動而說錯話時,勇敢的承認,坦承地道歉。
生命的意義
摘自天使走過人間 - 生與死的回憶錄
- 原文作者:Elisabeth Kubler-Ross, M.D.
- 譯者:李永平
-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M.D.,1926~2004)
庫伯勒-羅斯是一名精神科醫師,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她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以及《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等相繼推出的著作,協助了許多瀕死病患安詳面對生命的終點,更撫慰了無數臨終病患家屬的心,幫助他們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
有人問我, 在死亡的問題上,那些臨終病人到底教我什麼?
絕症病人告訴我的不僅僅是臨終的感受、死亡的感覺。他們向我訴說,這一生中有很多事情他們該做都沒做,直到一切都已太遲了,他們病了,身體虛弱了,配偶過世了,才開始後悔。回首自己的一生,他們教導我,人生中哪些東西是真正有意義的,這些都跟死亡無關,它們關係到生活和生命。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愛的問答
摘自愛、自由與單獨 作者/奧修 出版/麥田出版
愛自己的人會發現,他裡面並沒有一個自己,愛總是融解自己。當你不是自我的時候,你與整體不是分開的,你是整體的一部份。整體滲入你,透過你的呼吸而呼吸,在你的悸動中悸動,整體即是你的生命。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將永遠無法愛任何人,愛的漣其必須先從你心中出現。
自以為是的驕傲絕不是愛自己的表現,事實正好相反,一個不能夠愛自己的人, 會變得自我中心。自以為是的驕傲是心理分析上所說的自我崇拜與自戀。
根據我的觀察百分之99的愛是自戀,人們眼前的女人,他們所愛的是他對他展現的讚賞,施予他的注意力,還有給他灌的迷湯,這不是愛,這叫「自我交互滿足」。
真實的愛沒有自我,真正的愛始於對自己的愛。
你擁有這副身軀,這個存在,你根著於其中,去享受自己、珍惜自己、
慶祝自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無關乎驕傲或自我,因你並沒有跟任何人比較。
蛻變是一個從自己到沒有自己的過程,愛就是火。
用你的生命去經驗愛乃至於超拔出來。達成超越的方式就是去經歷,而愛是唯一值得去經歷的事。
由於愛所帶來的痛,使得無數人寧願過著沒有愛的生活,他們也會受苦,只可惜他們的苦是白受的。為愛受苦,意識將會往更高的層次躍升。沒有愛所受的苦則純粹是枉費的,只是被困在同一惡性循環當中罷了。
愛是令人傷痛的,但是別逃避愛,要是你這麼做,無異是逃掉了最棒的成長機會。 進入愛,為愛受苦,你將體會極大的喜樂。是的,會很痛,但是就從痛苦當中,狂喜才會滋生。是的,你的自我必須死去,如果你的自我能夠死去,你才能以神的身分誕生,你的佛才能誕生。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願景祈禱
作者/黛安娜 庫柏
出版/生命潛能
信心和感恩是最強而有力的能量,可以啟動天堂的回應。在第五次元中,你與清晰的神聖意識同流,
所以你只會要求可以滿足最高利益的事。一個集體的祈禱,如對2012與未來之遠景祈禱,被許多人一起說出來後,會創造出大量的光,並送出一道持續不斷的純淨意圖之流給神。
願景祈禱
我有一個願景,在那兒人們和平相處、豐衣足食,並且在在能遮風避雨的房子中。每一個孩子都被愛著,並教育他們發展自己的天賦才能。在那心比頭腦重要,智慧遠較財富受人敬重。
在這個世界公平、平等與公正支配著一切。大自然是備受榮耀的。 因此水純淨清冊的流動著,空氣也新鮮乾淨。植物與樹木被充分滋養,所有的動物都是被尊重且以仁慈待之,到處都充滿了快樂與歡笑。
人們與天使們手牽手地走在一起,謝謝你的愛、了解、智慧、勇氣與謙虛,讓我可以完成散播光的工作。
願整個世界一同揚昇。
愛與多情非真情
愛與多情非真情
真愛是分享,它從不要求,只知道給的喜悅。它不曾期盼過什麼,真愛永遠讓人心滿意足。
藉由對自己的愛你將能卸除許多社會加諸於你的東西,你會更自由,不再受制於制約。透過你所愛的人來愛,如此你就不會執著於所愛的人,當你不執著於所愛的人,愛就會來到巔峰。不真實的愛有另一個名字--「執著」,真愛是無比超然的。
真愛是體恤他人,不會在意無謂的事。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會體貼他真的需求。你將照顧他所有的需要,但不是為了滿足他不切實際的欲望。體恤的意思是,你看出這不是真實的需要,而是出於自我的需要,於是你不會去滿足他。
來自於意識的愛,才能使你與真理接觸,那般的愛不是出於身體,而是你最深處的本質。渴慾的感覺是身體層面的現象,愛則是意識層面的現象,但人們對自己的意識一無所知,所以總是錯將肉體的渴求當成是愛。
深入愛好好的探索,你可以靜心或做實驗。愛是生命中最偉大的實驗,那些不曾以愛的能量在生活中實驗過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只是過著粗糙的生活,沒有機會活出生命的深度。
摘自愛、自由與單獨 作者/奧修 生命潛能/出版
真愛是分享,它從不要求,只知道給的喜悅。它不曾期盼過什麼,真愛永遠讓人心滿意足。
藉由對自己的愛你將能卸除許多社會加諸於你的東西,你會更自由,不再受制於制約。透過你所愛的人來愛,如此你就不會執著於所愛的人,當你不執著於所愛的人,愛就會來到巔峰。不真實的愛有另一個名字--「執著」,真愛是無比超然的。
真愛是體恤他人,不會在意無謂的事。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會體貼他真的需求。你將照顧他所有的需要,但不是為了滿足他不切實際的欲望。體恤的意思是,你看出這不是真實的需要,而是出於自我的需要,於是你不會去滿足他。
來自於意識的愛,才能使你與真理接觸,那般的愛不是出於身體,而是你最深處的本質。渴慾的感覺是身體層面的現象,愛則是意識層面的現象,但人們對自己的意識一無所知,所以總是錯將肉體的渴求當成是愛。
深入愛好好的探索,你可以靜心或做實驗。愛是生命中最偉大的實驗,那些不曾以愛的能量在生活中實驗過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只是過著粗糙的生活,沒有機會活出生命的深度。
摘自愛、自由與單獨 作者/奧修 生命潛能/出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