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 都是創造力的果實.

---法國哲學家 米歇爾 傅柯
「當吃東西或喝飲料的時候,變成那個食物或飲料的滋味,而且被那個滋味所充滿。」我們繼續在吃東西,沒有食物,我們不能夠生存,但是我們非常無意識地、自動地、就好象機器人一樣地在吃東西,如果你沒有去嘗那個味道,你只是在填塞食物。要慢慢地,要覺知食物的滋味,唯有當你慢慢地吃,你才能夠覺知,不要只是繼續吞食,不匆不忙地去品嘗它們,而變成那個滋味本身。當你感覺甜,變成那個甜,那麼你的整個身體都可以感覺到它,不只是在嘴裏或是在舌頭上感覺到它,整個身體都可以感覺到它!某一種甜以微波的方式散佈開來,或者,任何其他的東西也都可以,不論你吃什麼東西,感覺那個滋味而且變成那個滋味。

  就因為譚崔是如此,所以它顯得跟其他傳統背道而馳,耆那教說:「沒有滋味——阿蘇瓦德(Aswad)。」甘地將它看成他聚會所的一個規則:「阿蘇瓦德:不要去嘗任何東西,吃,但是不要嘗,忘掉那個滋味,吃是一個必要,但是以一種機械式的方式來做⋯⋯
它,嘗是欲望,所以不要嘗。」譚崔說:盡可能地去嘗它,要更敏感、更活生生地,不僅要敏感,而且要變成那個滋味。

  如果用阿蘇瓦德——不嘗滋味,你的感官將會死掉,它們將會變得越來越不敏感,當你的敏感度降低,你將無法感覺到你的身體,你將無法感覺到你的感覺,那麼你就會只停留在你的頭腦裏,這個停留在頭腦是一種分裂,譚崔說:不要在你自己裏面創造出任何分裂,去品嘗是美好的,敏感是美好的,如果你更敏感,你將會更活生生,如果你更活生生,那麼有更多的生命會進入你內在的本性,你將會更敞開。

  你可以不用嘗而吃東西,那並不困難,你可以碰觸某人而沒有真正碰觸到它,那並不困難,我們已經在這樣做。你跟一個人握手,但是沒有真正碰觸到它,因為要真正碰觸,「你」必須來到你的手、你必須移到你的手、你必須變成你的手指、變成你的手掌,就好象你或你的靈魂來到了你的手,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真正碰觸。你可以握住某一個人的手,但是是退縮的,你可以退縮,那麼就只有一隻死的手在那裏,它看起來好象是在碰觸,但是它並沒有真正在碰觸。

  我們並沒有真正在碰觸!我們害怕去碰觸別人,因為碰觸被認為與性有關,你或許站在人群裏、在電車裏、在火車上,碰觸到很多人,但是你並沒有真正碰觸他們,他們也沒有真正碰觸你,只有身體在接觸,但你是退縮的,你可以感覺到那個不同:如果你在人群裏真正碰觸到別人,他將會覺得被冒犯,你的身體可以碰觸,但是「你」不應該移入身體,你必須保持冷漠、超然,就好象你不在身體裏,就好象只有一具屍體在碰觸。

  這種不敏感是不好的,它之所以不好是因為你透過保護你自己來對抗生命,你非常害怕死亡,但是你已經死了,你不需要真的害怕,因為沒有人會死,你已經死了。那就是為什麼你在害怕——因為你還沒有活過。你一直在錯過生命,而死亡正在來臨。

  一個「活生生」的人將不會害怕死亡,因為他真正在生活,如果你真正在生活,你就不會害怕死亡,你甚至可以去活過死亡。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將會對它非常敏感,以致於你將會去享受它,它將是一項偉大的經驗。如果你是活生生的,你甚至可以活過死亡,那麼死亡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甚至能夠活過死亡,如果你甚至能夠在你退縮到你的中心而溶解時很敏感於你垂死的身體,如果你甚至能夠活過這個,那麼你就變成不朽的。

  「當在吃東西或喝飲料的時候,變成那個食物的或飲料的滋味,而且被那個滋味所充滿。」當喝水的時候,感覺那個清涼,閉起雙眼,慢慢喝,品嘗它,感覺那個清涼,而且感覺你已經變成那個清涼,因為那個清涼正在從水被傳遞給你,它正在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嘴巴正在碰觸,你的舌頭正在碰觸,而那個清涼就被傳遞了,讓它發生在你的整個身體,讓它的微波散佈開來,你將會感覺到全身有一個清涼,以這種方式,你的敏感度將會成長,你可以變得更活生生的、更被充滿的。

  我們遭到挫折、感覺空虛,我們一直在說生命是空虛的,但是我們就是它為什麼空虛的原因,我們並沒有填滿它,我們並沒有讓任何東西來填滿它,我們有一道裝甲圍繞著我們——一道防衛的裝甲,我們害怕變成易受傷害的,所以我們繼續在防衛,使外在的東西無法侵入,然後我們就變成墳墓、變成死的東西。

  譚崔說:要活生生的、更活生生的,因為生活就是神聖,除了生活以外沒有其他的神聖,要變成更活生生的,那麼你將會更神聖,要完全活生生的,那麼,對你而言就沒有死亡。

摘自 奧修談譚崔 奧修著

「你對事情的看法完全依你而定,而不是事情本身。除非你丟掉頭腦的詮釋,單刀直入的看,否則頭腦會是你的媒介。它使你扭曲事情的真相,它讓事情參雜著頭腦的詮釋,使事情變得不純。 「達到真實的唯一辦法是學習如何直觀,如何丟開頭腦的幫忙…,這個頭腦仲介是個麻煩,因為它只會製造夢。頭腦會製造出美好的夢,使你興奮不已。因為你的興奮,美夢看似真實。如果你太過陶醉於其中,那麼你已經遠離了你真實的感受,那麼任何你所看到的事,都只是你的投射。而每一個人的頭腦都活在它們自己的世界中,所以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不同的頭腦。

方法:

「從小事開始,試著不要讓頭腦介入。看著一朵花:只是純粹的看,不要說:「很美!」或「很醜!」什麼都不要說!不要使用語言、文字。單純的看。頭腦會覺得不舒服、不自在。頭腦會想說些什麼。你只要告訴你的頭腦:「安靜一點!讓我看,我只是看而已。」

「一開始會比較困難,所以從一些你不太容易被捲入的事開始。如果看你的妻子,實在很難不加入一些話語進去。因為你會很情緒性的牽扯於其中…生氣或愛,總之,太多的牽扯了。

「著眼於一些中立的事物 — 石頭、花、樹木、日出、飛翔的鳥兒或天空中移動的雲朵。看那些你不太會容易牽扯其中的事物,看著它們,你能夠保持超然、中立。從中立的事物開始,唯有如此你才能慢慢的移向裝滿情緒的狀況。

「越是把頭腦放一邊,光越會照亮你,因為當夢沒有了,門就打開了,窗戶也打開了,天空展現在你面前,你看到了署光,它來自你心深處,光照亮了你。你越來越被真理填滿,而夢將越來越少。」

奧修: 信心銘Hsin Hsin Ming 轉載於
http://www.osho.com/
如何找到一個好伴侶
物以類聚。你會碰到那些與你同層次的人。
因此首先要記得:如果一個關係是來自不快樂,那麼它必定是苦澀的。因此你要自己能夠快樂、愉悅、慶祝,你才能夠發現一個同樣的靈魂,這樣的兩個舞蹈的靈魂的相遇,將是一場美麗的舞。

需要被愛是幼稚、不成熟的。需要去愛是成熟的。

不要因為寂寞就希求一個關係,不。那你就走錯路了。那麼另外一個人就是被妳當成工具,你也會被他當成工具。可是沒人想被當作工具!每一個個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使用任何人作為一種工具都是不道德的。

首先要學會獨處。靜心是獨處的一種方法。

⋯⋯ 如果你單獨時能夠快樂,你就已經學會快樂的奧秘。那麼,現在你與人共處時也能夠快樂。如果你快樂,你就有東西能夠分享,付出。而且當你付出時,你也獲得;不會說事先獲得然後才付出。如此,你就有去愛別人的需求。

一般人的需求是被人愛。那是錯誤需求。那是個幼稚的需求,你還未成熟。那是個孩童的態度。

小孩子出生後,當然,他無法愛他的母親;他不知道何謂愛,他不知道誰是母親,誰是父親。他全然無助。… 他的母親必須愛他,他的父親必須愛他,整個家庭必須將愛灑在他身上。因此他學到一件事:每個人都必須愛他。他從沒學過說,他必須要去愛。但是他會長大,而如果他維持這樣的態度說每個人都要愛他,他整個人生都會很痛苦。他的身體會長大,但是他的心智仍然是不成熟的。

一個成熟的人會去了解別人的需求:我必須去愛別人。
想被愛是幼稚的,想去愛是成熟的。
而當你已經準備好能夠去愛某人的時候,一個美麗的關係就會出現;否則它是不會來的。

“在一個關係當中的兩者,可能會對彼此很不好嗎?” 是的,那就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要對人好是很不容易的。你甚至對自己都不好,你怎麼有辦法對另一個人好呢?

你甚至不愛你自己!你如何能夠愛另外一個人呢?愛你自己,善待自己。

我敎你們的第一件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愛你自己。… 照顧自己。學習如何原諒自己─永遠原諒自己。… 那麼,你就會開花。

在這樣的開花當中,你會吸引其他的花朵。石頭自然吸引石頭;花朵自然吸引花朵。那麼那就會是一個帶著恩典、美麗、與祝福的關係。

如果你能夠發現這樣一個關係,你的關係將會成長進入祈禱;你的愛將會成為狂喜,而藉由愛,你將會了解何為神聖。 -- 奧修
更多
「你必須學習一種靜心狀態的等待。那麼愛就不是一種熱情,也不是一種欲望。那麼愛就不是性的,愛是兩個心以同一個韻律在跳動的一種感覺。它不是漂亮的臉或漂亮的身體的問題,它是某種很深的東西,它是和諧的問題。」

  「唯有當愛是由和諧產生出來,我們才能夠達到一.種成功的生活、一種滿足的生活。在它裏面愛會繼續加深,因為它並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東西,它是依靠某種內在的東西。它不依靠鼻子或鼻子的高度,它依靠一種兩個心在同一個韻律之下跳動的內在感覺。那個韻律可以繼續成長,可以有新的深度和新的空間。」

  「性可以是它的一部份,但它並不是性的。性可以進入它,也可以在它裏面消失,它遠比性來得更廣、更大。」

  「所以不論你所愛的那個人是年輕的或年老的都無關緊要。」(摘自「超出成道之外」一書)奧修著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所有的力量都不斷的被用來讓我完整, 讓我快樂.

現在, 我與我堅強的靈魂站在此處.

--- 惠特曼
有沒有人認為誕生是很幸運的?
我要趕緊告訴他或她 誕生就像死亡一樣幸運,我知道.
我與瀕死者一起經過死亡 ,與新生的嬰兒一起誕生,
我並不侷限於我的帽子與靴子之間.
我廣覽萬物 ,無一相似, 每個都很美好.
地球很好, 星辰很好,他們的一切附屬物也都很好.
我不是地球 亦非地球的附屬物
我是人們的伴侶,
所有的人都如我這般不朽與深奧.(他們不明白有多不朽, 但我知道.)
-----惠特曼
別追隨智者的腳步

而是探索他們所追尋的 --- 松尾芭蕉
自我療癒法-派翠妮
許多人總是羨慕動物在受傷或生病時,能夠自我療傷,但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享有科技與醫藥的便利,卻還是無法擺脫病痛的糾纏。

別沮喪!來自英國的療癒大師派翠妮〈PetreneSoames〉到台灣受訪時,為大家帶來了另類自療的概念,當你生病卻擔心藥品傷人,或正處在情緒低潮時,你還有其他選擇,或許你可以透過正向思考來改變一切,並喚醒與生俱來的療癒能力。

頂著一頭特別為台灣民眾設計的豔麗髮型,親近派翠妮的人很快就能感受到她的自信與活力,派翠妮強調,心念與情緒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健康,平日應多做正 向思考、學習放鬆及放下,她在著作「健康自療法」書中叮嚀著,人們應該多撫觸自己、多愛自己,或藉由顏色、鏡子、水晶療癒自己,她並建議,要善用疼痛的警訊,趕緊找出問題並正視身心的需要。

派翠妮提供本報讀者幾個提升自我療癒的基本功法,多練習就能有效成為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強化自己的力量:

做一次深呼吸,並重覆告訴自己「我是個自由而且擁有力量的人」,去感覺並強化這個念頭,進而將它內化,趕走阻礙你的部分。

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

停下手邊的一切,深呼吸,想像自己從現實中脫離出來、正往後退兩步,然後停下來,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眼前的自己,你將擁有更客觀的判斷能力。

突破自我:

習慣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學習以不同的方式來做事,例如,丟掉家中壞掉或不再需要的東西,聽不一樣的音樂、吃不曾吃過的食物,或改變週末的活動與作息,你會發現生活中將出現許多改變。

保持清楚的目標:

每天平靜而堅定的告訴自己,「我正在放下一切不需要的東西」,這有助於讓自己不被外界所誘,不偏離生活的目標,並為自己保有身心真正需要的部分。

擁有時間感:

給自己兩週的時間實驗,不再依賴手錶,去感覺時間的存在,你對時間的敏銳度將逐漸提高,不再為了時間不夠用而焦慮、不安。

療癒受傷的過去:

當不愉快的經驗一直揮之不去時,你可以透過回溯的方式,想像自己回到過去或童年,讓腦海中浮現過去的種種,自己則化身為治療師,伸手給過去的自己擁抱,或給過去的自己安慰、鼓勵,每當痛苦出現,就重覆去做,直到心情得到平撫為止。

記者楊久瑩
雙魚座  2月19日 - 3月20日
心中出現了懷疑的時候,展開雙臂歡迎它。整個存在萬物都可以教導我們,我們要做只是放鬆下來,但是要保持警覺。覺知也許會像根木棍敲你一下,活在當下並觀照-這是一項祝福。

「我談論狂喜來說服你們,引誘你們做一個大跳躍。當你做了大跳躍之後,你就明白這會帶給你們巨大的痛苦,但是這個痛苦是祝福所假扮的。是神性通過的痛苦,當痛苦通過了火:它就會純化,它就讓你愈來愈整合,就可以給你歸於中心的整合覺,它會在你的內在創造靈魂。如果沒有痛苦,就不會有靈魂,沒有痛苦,就不可能有狂喜。你想要避過痛苦而得到狂喜,這是不可能的事。」

奧修,節錄自 The Dhammapada: The Way of the Buddha, Vol. 6, Chapter 6
慶祝痛苦
當我說享受它,並不是說當個被虐待狂,我的意思不是要你為自己製造痛苦,然後享受它。我並不是說;繼續,從斷崖上摔下來,摔成骨折,然後享受它。不是這樣。

我不是說被虐待狂,我所說的痛苦是它就已經在那裡,你不需要特別去找。苦難已經夠多了,你不需要再深入探索。痛苦已經在那裡了,生活本身很自然的製造的痛苦。生病、死亡、身體,很自然的它們會製造一些痛苦。看著它,冷眼的看著。看那是什麼,有什麼事正在發生,不要逃避。

你的頭腦會馬上說:「逃開,不要看。」如果你逃避,你就無法經驗狂喜。

何時做:下次當你生病且醫生建議你躺在床上時。

方法:閉上眼睛,在床上休息,只是看著你的病。看它是什麼。不要分析它,不要弄成理論,只是單純的看它是什麼。身體覺得很疲倦,正發燒著 — 觀照它。 突然間,你會覺得發燒正圍繞著你,但是你的內在卻有一個非常清涼的點,那是一個發燒無法觸及、無法影響的⋯⋯
地方。你全身或許正燃燒著,但那個清涼之處無法被碰觸到。

所以,當你發燒躺在床上,整個身體發燙時,只是看著它。看,你將退回源頭。看,不做任何事…。你還能做什麼呢?燙燒就在那裡,你必須經歷它,對抗它一點也沒用,而且沒有必要。你正在休息,如果你對抗它,它會燒得更嚴重,事情就是這樣。所以觀照它。

看著發燒,你會變得清涼,越是觀照著,你變得越清涼。藉著純粹的觀照,你會到達一個高峯,即使喜馬拉雅山都會忌妒的高峯,它們的高峯都沒你的高峯清涼。這就是戈利仙卡(Gourishankar):內在的聖母峰。當你覺得燒退了…它從來沒有真的存在過,它只曾經待在身體,離你很遠、很遠…

在你與身體之間存在著一片無垠的空間,我再說一次,無垠的空間。一個無法聯繫的空隙在你與身體之間。而所有的痛苦都在外圍。印度人稱它是夢,因為距離是如此無限的遙遠,沒有任何橋可到達的遠。好像在其他某個地方、另一個世界或另一個星球出現一個夢,而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一般。

當你看著痛苦,會有一個片刻,突然間,你不再是這個痛苦了,於是你開始享受它。透過痛苦,你因此而覺察到相對的另一極:內在狂喜的自性。所以,當我說:享受它,意思是:觀照。返回源頭,歸於中心。然後,就在那個片刻,痛苦不見了,只存在著狂喜。

那些生活在周圍的人,活得極度痛苦。對他們而言,狂喜是不存在的。而對那些歸於中心的人而言,痛苦是不存在的,只有極大的喜悅顯現。

When I say break the cup 意思是脫離周圍。而當我說完全倒空意味著回到根本源頭,因為我們來自空無,終將返回空無。說真的, Emptiness:空無這個詞比God:神或上帝還恰當,因為用神或上帝,感覺上好像有某個人在那裡似的。那也就是為什麼佛陀從不使用神或上帝這些字眼,他總是用sunyata:空無。在你的中心,沒有任何東西存在,只有廣大無邊的空無存在著:永恆的清涼,寧靜,祝福與喜樂。所以,當我說享受,我的意思是觀照,然後你將能享受。當我說享受意味著:不要逃避。

By:Osho: A Bird on the Wing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 都是創造力的果實.

---法國哲學家 米歇爾 傅柯
「當吃東西或喝飲料的時候,變成那個食物或飲料的滋味,而且被那個滋味所充滿。」我們繼續在吃東西,沒有食物,我們不能夠生存,但是我們非常無意識地、自動地、就好象機器人一樣地在吃東西,如果你沒有去嘗那個味道,你只是在填塞食物。要慢慢地,要覺知食物的滋味,唯有當你慢慢地吃,你才能夠覺知,不要只是繼續吞食,不匆不忙地去品嘗它們,而變成那個滋味本身。當你感覺甜,變成那個甜,那麼你的整個身體都可以感覺到它,不只是在嘴裏或是在舌頭上感覺到它,整個身體都可以感覺到它!某一種甜以微波的方式散佈開來,或者,任何其他的東西也都可以,不論你吃什麼東西,感覺那個滋味而且變成那個滋味。

  就因為譚崔是如此,所以它顯得跟其他傳統背道而馳,耆那教說:「沒有滋味——阿蘇瓦德(Aswad)。」甘地將它看成他聚會所的一個規則:「阿蘇瓦德:不要去嘗任何東西,吃,但是不要嘗,忘掉那個滋味,吃是一個必要,但是以一種機械式的方式來做⋯⋯
它,嘗是欲望,所以不要嘗。」譚崔說:盡可能地去嘗它,要更敏感、更活生生地,不僅要敏感,而且要變成那個滋味。

  如果用阿蘇瓦德——不嘗滋味,你的感官將會死掉,它們將會變得越來越不敏感,當你的敏感度降低,你將無法感覺到你的身體,你將無法感覺到你的感覺,那麼你就會只停留在你的頭腦裏,這個停留在頭腦是一種分裂,譚崔說:不要在你自己裏面創造出任何分裂,去品嘗是美好的,敏感是美好的,如果你更敏感,你將會更活生生,如果你更活生生,那麼有更多的生命會進入你內在的本性,你將會更敞開。

  你可以不用嘗而吃東西,那並不困難,你可以碰觸某人而沒有真正碰觸到它,那並不困難,我們已經在這樣做。你跟一個人握手,但是沒有真正碰觸到它,因為要真正碰觸,「你」必須來到你的手、你必須移到你的手、你必須變成你的手指、變成你的手掌,就好象你或你的靈魂來到了你的手,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真正碰觸。你可以握住某一個人的手,但是是退縮的,你可以退縮,那麼就只有一隻死的手在那裏,它看起來好象是在碰觸,但是它並沒有真正在碰觸。

  我們並沒有真正在碰觸!我們害怕去碰觸別人,因為碰觸被認為與性有關,你或許站在人群裏、在電車裏、在火車上,碰觸到很多人,但是你並沒有真正碰觸他們,他們也沒有真正碰觸你,只有身體在接觸,但你是退縮的,你可以感覺到那個不同:如果你在人群裏真正碰觸到別人,他將會覺得被冒犯,你的身體可以碰觸,但是「你」不應該移入身體,你必須保持冷漠、超然,就好象你不在身體裏,就好象只有一具屍體在碰觸。

  這種不敏感是不好的,它之所以不好是因為你透過保護你自己來對抗生命,你非常害怕死亡,但是你已經死了,你不需要真的害怕,因為沒有人會死,你已經死了。那就是為什麼你在害怕——因為你還沒有活過。你一直在錯過生命,而死亡正在來臨。

  一個「活生生」的人將不會害怕死亡,因為他真正在生活,如果你真正在生活,你就不會害怕死亡,你甚至可以去活過死亡。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將會對它非常敏感,以致於你將會去享受它,它將是一項偉大的經驗。如果你是活生生的,你甚至可以活過死亡,那麼死亡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甚至能夠活過死亡,如果你甚至能夠在你退縮到你的中心而溶解時很敏感於你垂死的身體,如果你甚至能夠活過這個,那麼你就變成不朽的。

  「當在吃東西或喝飲料的時候,變成那個食物的或飲料的滋味,而且被那個滋味所充滿。」當喝水的時候,感覺那個清涼,閉起雙眼,慢慢喝,品嘗它,感覺那個清涼,而且感覺你已經變成那個清涼,因為那個清涼正在從水被傳遞給你,它正在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嘴巴正在碰觸,你的舌頭正在碰觸,而那個清涼就被傳遞了,讓它發生在你的整個身體,讓它的微波散佈開來,你將會感覺到全身有一個清涼,以這種方式,你的敏感度將會成長,你可以變得更活生生的、更被充滿的。

  我們遭到挫折、感覺空虛,我們一直在說生命是空虛的,但是我們就是它為什麼空虛的原因,我們並沒有填滿它,我們並沒有讓任何東西來填滿它,我們有一道裝甲圍繞著我們——一道防衛的裝甲,我們害怕變成易受傷害的,所以我們繼續在防衛,使外在的東西無法侵入,然後我們就變成墳墓、變成死的東西。

  譚崔說:要活生生的、更活生生的,因為生活就是神聖,除了生活以外沒有其他的神聖,要變成更活生生的,那麼你將會更神聖,要完全活生生的,那麼,對你而言就沒有死亡。

摘自 奧修談譚崔 奧修著
更多

「你對事情的看法完全依你而定,而不是事情本身。除非你丟掉頭腦的詮釋,單刀直入的看,否則頭腦會是你的媒介。它使你扭曲事情的真相,它讓事情參雜著頭腦的詮釋,使事情變得不純。 「達到真實的唯一辦法是學習如何直觀,如何丟開頭腦的幫忙…,這個頭腦仲介是個麻煩,因為它只會製造夢。頭腦會製造出美好的夢,使你興奮不已。因為你的興奮,美夢看似真實。如果你太過陶醉於其中,那麼你已經遠離了你真實的感受,那麼任何你所看到的事,都只是你的投射。而每一個人的頭腦都活在它們自己的世界中,所以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不同的頭腦。

方法:

「從小事開始,試著不要讓頭腦介入。看著一朵花:只是純粹的看,不要說:「很美!」或「很醜!」什麼都不要說!不要使用語言、文字。單純的看。頭腦會覺得不舒服、不自在。頭腦會想說些什麼。你只要告訴你的頭腦:「安靜一點!讓我看,我只是看而已。」

「一開始會比較困難,所以從一些你不太容易被捲入的事開始。如果看你的妻子,實在很難不加入一些話語進去。因為你會很情緒性的牽扯於其中…生氣或愛,總之,太多的牽扯了。

「著眼於一些中立的事物 — 石頭、花、樹木、日出、飛翔的鳥兒或天空中移動的雲朵。看那些你不太會容易牽扯其中的事物,看著它們,你能夠保持超然、中立。從中立的事物開始,唯有如此你才能慢慢的移向裝滿情緒的狀況。

「越是把頭腦放一邊,光越會照亮你,因為當夢沒有了,門就打開了,窗戶也打開了,天空展現在你面前,你看到了署光,它來自你心深處,光照亮了你。你越來越被真理填滿,而夢將越來越少。」

奧修: 信心銘Hsin Hsin Ming 轉載於
http://www.osh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