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人生的困難不管是否為業障所引起,它都是能使心靈獲得成長的契機。業本身不能用宿命來解釋,換言之,業不能被視為一種盲目而毫無轉圜餘地的衝力。

業是個精確的法則,但他的目的,是要給靈魂一個機會,讓它可以回歸到合於宇宙中做人的真理上去。

業的目的是要赦免靈魂的罪過,如果人了解了業的真正意圖是在教育和赦免,人也就會知道它的懲罰不是專斷霸道,或不可寬恕的。所以人不是消極的接受懲罰,而應積極努力的去學習苦難中所隱含的功課。

摘自靈魂轉生的奧秘 摘自世茂出版社 吉娜 舍明那拉著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孩子
孩子實際上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他們只是經你們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們的愛而不是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所能管理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的世界,那是你們在夢中要探訪的地方。
你們可以努力學著像他們一樣,但是,不要白費力氣要他們像你。
因為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你們是弓,而孩子就像從們身上向前射出的、有生命的箭。
射箭者看見了蒼茫路途中的目標便用力將你彎曲-拉滿弓,已使手中的箭射的又快又遠。
當為射箭者所成就的一切而歡欣喜悅;因為他不僅愛那射出的箭,也愛手中握著的, 穩固的弓。
摘自 先知 紀伯倫 著

為自己的成長與過去負責
還有一個現象「強迫性重複」。人們會不由自主與某些特定的人產生愛或恨的關係,潛意識裡透過與對方快樂或痛苦的深度情緒互動過程,得到第二次機會醫治過去的心理創傷,彌補以往的遺憾,滿足小時候對自己非常重要卻無法得到的一些心理需求。就臨床經驗來看,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裡受了傷, 必須先跟他的原生家庭分離, 在外面了解了自己的傷、得到更多的愛,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後,才能再回到原生家庭中解決過去的問題。
我們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不要怪罪別人。不要用原生家庭作藉口,因為幸福快樂是操之在自己的手中。
摘自 傾聽就是愛 黃維仁博士著 愛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