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吃對了,永遠都健康

摘自/吃對了,永遠都健康 作者/陳俊旭 出版/蘋果屋 

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為台灣第一位擁有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專家,並且執業多年,對於慢性病防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認為,除了環境毒素和生活型態錯誤對健康的傷害之外,「飲食不當」其實是台灣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烹調方法中我認為煮、滷、涼拌是比較好的。選擇川燙青菜是燙20秒,頂多30 秒 只需讓蔬菜的顏色轉成深綠色即可食用。煮菜的目的不在煮熟而在殺菌。清洗蔬菜,切記用流動的水,而非採浸泡式。用大量清水沖洗後,加入一湯匙的小蘇打粉,等充分溶解後,將蔬果放入,浸泡2-3分鐘。選購蔬菜時,應以盛產期為優先考量。
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不是多喝牛奶,而是多吃綠色蔬菜和大豆。多吃好油,少吃壞油。 低油、無油飲食是相當偏差的觀念。 好油採用錯誤的烹調方式,過於高溫超過該油的冒煙點,即使好油也變成壞油了。不管用什麼油烹飪,一定要在它的冒點之下烹飪,才不會氧化或產生毒素。用餐時加入一些好油在飯菜中,多多少少能抵銷外食時難以避免的壞油。冷壓的橄欖油、苦茶油,不宜放在室溫下超過半年。開瓶後應盡量在一兩個月內食用完畢。 亞麻仁油、南瓜籽油容易氧化,開瓶後一個月可能就已經變質了。 越天然的油越需要冷藏,而且儘早食用完畢。等擺到有油耗味跑出來,那就變成壞油了。 優級或冷壓特級的橄油,切記不要拿來高溫烹調。否則再好的油,一樣產生毒素。豬油是少數可以耐高溫的台灣本土食用油。

反式脂肪存在於人造奶油、植物酥油(製作麵包、餅乾、 冰淇淋) 氰化棕梠油(用來炸油條、薯條、洋芋片、鹽酥雞、臭豆腐、排骨、炸麻花) 反式脂肪酸會存在升高壞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的風險,也會干擾免疫系統,產生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誘發癌症。 因此加拿大及美國都已規定食品包裝上應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紐約下令禁止使用。沙門氏菌是不能生吃蛋的主因,且蛋中的蛋白質必須經過加熱,人體才容易吸收。

基因改造可能令食物產生新的過敏原和毒素,甚至製造出超級病毒,傳播有抗「抗生素」的基因,造成其他的細菌和病毒能抵抗抗生素 (這種基因不會被熱破壞或消化液分解), 無論如何還是少吃基因改造的食物比較好。
市售的牛奶裡常含有過多的人工雌激素與生長因子IGF-1,美國、 日本等國已陸續證實牛奶喝越多越容易患乳癌、卵巢癌等。 以前一頭乳牛每天大概可以擠3 到4 公升的牛奶,現在一頭乳年平均每一天可以擠20公升牛奶。豆漿的營養成分較不完整,但比起牛奶,豆漿還是健康得多。

生命之道

摘自/靈魂轉生的奧秘 作著/吉納‧舍明那拉
人的痛苦最終根源 全在自己
每個問題 追根究底都是自己引起的 也因此必須自我解救
唯有改變自己 才能超越處境 
外在的困難只能以內在的心‧靈的美德懿行來解決

賺進你的第一桶綠金

摘自/賺進你的第一桶綠金 作者/大衛.巴哈、希拉蕊.蘿絲納
原文作者/David Bach、Hillary Rosner 譯者/張經義 出版/先覺

走向綠色,能使你致富
我深信,人們正開始警覺於過綠色生活與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因此,接下來的二十年,影響你創造財富能力的一個最大因素,將是全球的環境,以及我們今天正以(或不以)什麼樣的作為去保護環境。

如果你錯過了上一世紀八○、九○年代電腦科技革命的投資浪潮,你已錯過廿世紀最大的一次投資機會。但是沒關係,綠色正是新的科技革命。投資綠色,正如廿世紀投資科技的浪潮,將是廿一世紀最大的一個投資機會。簡言之,從財務角度來看,你將承受不起錯過投資綠色所帶來的損失。而本書就是要幫助你洞察周遭既有的機會,搭上這改變生命的列車。

今天,只要做一件「綠色的事」
我個人變得更具環保意識的過程,可以說發生得突然,而且我必須承認,一切都是偶然。

故事源起於「一件綠色的事」。我的綠色行動是因為我搬進一棟在全美具先驅地位的綠色住宅。我之所以會搬進去,與其說是為了「綠建築」,不如說是為了它的地點——這建築正巧座落在我兒子最愛的公園旁邊。但是,自從我們搬進去之後,發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從此改變了我生命的軌道——我們父子倆的健康在數週內大大改善。

別的不提,先說我的過敏,這困擾我一生的毛病,就這麼消失無蹤。在我剛搬進去時,我每天還得吞三顆處方用藥,但是,六週之後,我幾乎不再需要那些藥了。同時,我兒子輕微的氣喘也已完全消失。自從搬家後,他就再也沒有發過氣喘(老天保佑),我們父子倆更開始睡得飽、睡得好。

我立刻注意起這棟綠建築。這棟建築物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我們的健康能夠改善?為什麼一個對自然環境友善的建築設計可以改善我們的健康?於是,在短短數週內,我做出更多的改變。現在,我家的清潔用品全都是環保產品;我們去的乾洗店也講求環保。還有,在我仔細研究過我那部超耗油的SUV休旅車後,決定立刻放棄它。重點是,我注意到,我並沒有花更多的錢來做這些改變。實際上,我甚至是在「省」錢!於是,我開始將我的經歷跟朋友分享(當然,是跟那些聽得進去的朋友說)。

到現在,我還在持續轉變中,也變得更具綠色意識——因為綠色改變了我的生命,也改變了我兒子的生命。與你分享我的故事,並非想自誇,而是要說明,像我這樣一個也曾討厭做回收的人都能改變,你當然也可以。而這正是本書要幫你的地方——採取行動,並且「走向綠色,擁抱財富」!

有機心生活

作者/劉力學 出版/咖啡田

 劉力學這位加拿大人曾經是惠普電腦的台灣區負責人,但他最後卻為了多留點時間給家人而在離開高職高薪的科技工作。結果沒想到他後來在家庭主夫的歲月中一腳跨入環保,而且是從最「基層」的廚餘做起,致力於製作堆肥,並種植好吃又好看的有機蔬菜!

他在一個強調自己動手的國家長大,在一個全家人可以一起蓋房子的環境中練就一身 DIY 的能力。深懷理念地經營家庭、教育子女,其想法與做法值得大家參考。所以我們推薦他的著作「有機心生活」。這是一本有意思而容易閱讀的書,劉力學在其中所分享的不只是他的環保觀念,還包括他與妻子的相處之道與教育孩子的態度。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社會不能夠允許狂喜,狂喜是最大的革命

摘自/白雲之道 作者/奧修 出版/奧修出版社


社會不能夠允許狂喜,狂喜是最大的革命。
如果人們變得很狂喜,整個社會將必須改變,因為這個社會以痛苦為基礎。
如果人們是喜樂的,你無法引導他們去戰爭。


如果人們是喜樂的,你無法使他們執著於金錢,他們不會浪費整個生命,只為了累積金錢, 這對人們來講將會看起來像是發了瘋似的-一個人摧毀了他的整個生命, 只為了用他的生命來換取死的錢,人都已經快死了還在累積金錢, 當他死了之後,那些錢將會留下來,這是徹底的瘋狂!但除非你是狂喜的,否則你看不出這個瘋狂。


我們從一開始在教養小孩時就使他們傾向於痛苦,那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選擇痛苦。每一個小孩生下來都是狂喜的,但是每一個人死的時候卻都是一個瘋子。除非你恢復,除非你重新喚回你的天真 否則你將無法變成我說的白雲。


我不是說小孩不會有痛苦,他們也會有痛苦。小孩可能變痛苦,但是他在那個不快樂當中非常全然,他跟那個不快樂是那麼的合一,完全分不開。如果你變得跟它非常的合一,即使那樣也有它本身的美。如果你跟任何東西合一,你就會變得很喜樂。


如果你跟任何東西分開,即使它是快樂,你也會變痛苦。生命的能量有他自己的運作方式 如果你能全然行動 它將會變成真實的,唯一要注意的是那個表演者必須不存在。完全進入他,那麼就不會有差別,如果你只用一半的心去做 那麼它將保持是人造的。


如果你嘗試,全心全意去嘗試,不要停留在後面,全然投入它,變成那個演戲-- 演員消失而融入那個演戲,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它將會變成真實的,然後你將會覺得它是自發性的,並不是你在做它-- 你將會知道它發生了,但是除非你是全然的,否則他不可能如此。


創造出果,完全投入它,然後看看那個結果。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 當你哭的時候,就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當你笑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跟著你笑。如果你能創造出果,而成為狂喜的,甚至連樹木、 石頭、 沙和雲都會跟著你歡舞, 然後整個存在就變成一個歡舞、一個慶祝。


我要告訴你,你可以創造出果,它是最容易的事。它看起來很難,因為你還沒有嘗試他,試試看吧!

獄所

我想把音樂捐獄所的理由是因為我覺得那是一個最需要愛的地方。一個人會成為一個有問題的人,通常他們的成長環境是非常困難痛苦的。深切地希望並祝福他們能找到他們的路,也希望監獄不是一個懲罰人的地方,而是一個蛻變成長、新生的地方。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鋁箔包的回收

每回當你喝完鋁箔包飲料後,你都是如何處理它的呢?是隨手一丟,還是配合政府的回收政策呢?其實目前我們國家的政策是將鋁箔包和一般飲料瓶罐一起回收,再經由政府的分類廠將鋁箔包單獨分出。分類回收後的鋁箔包,目前在國內交由各大紙廠等回收再生製成紙製品,包括芯紙、水泥袋、灰紙板、鞋墊等,因此我們只需要配合環保署推行之分類回收,就可以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網路上曾經流傳著一些關於鋁箔包的說法,指出鋁箔包在一些國家被禁用,這實在是對於鋁箔包缺乏正確觀念的說法!經由國內外各種生命週期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鋁箔包對環境是友善的,更由於它的輕巧、運輸便利、無須冷藏…等等的特質,使得原料與能源的使用可以降至最低,在能源過度使用的世界裡它其實是一種好材質。因此在全世界各國皆普遍使用在飲料、乳品、果汁…等,全世界只有多年前美國緬因州議會曾一度有人提案要求禁用鋁箔包,但經過該州議會詳細調查後得到結論為「鋁箔包的包裝材對環境的污染比其他材質低」,因此主動撤回,所以可以確定目前全世界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禁用鋁箔包;此外,「鋁箔包材」的多項優點更在1996年三月榮獲美國柯林頓總統「永續發展委員會」認定為是一個對整個環境之永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包材。

當然如果我們能使用自備之飲料容器當然是最佳環保選擇,若是不得不購買飲料時,消費者也希望選用環保容器。至於一項產品是否環保,應從製程,運送,儲藏,飲用,到回收來作出全面性評比。
以下是德國環保部2000年9月8日所公佈一項調查各容器生命週期的評估報告,提供您更深入的思考環保問題。德國網站英文版

1    在生態比較上,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優於不能重複使用之紙包裝,但在新鮮牛奶的包裝上,則較為不同,可重複使用包材相對於紙包裝(含鋁箔包)的優異性會隨著運輸距離的的增加而減少。
2    在礦泉水及非碳酸飲料包裝上,可重複使用之玻璃瓶與紙包裝並 無其中任一項呈現明顯的環保優勢。
3    可重複使用之包材(玻璃瓶及寶特瓶)相較於無法重複使用的罐裝及瓶裝,具有明顯之環保優勢。可重複使用之玻璃瓶及無法重複使用紙包裝(含鋁箔包)在環保優勢評估上則不分上下。
4    紙包裝(含鋁箔包)比較於可重複使用之容器,並無顯著優點,亦無明顯不利之處。從環境生態角度來看,紙包裝(含鋁箔包)與可重複使用之玻璃容器對環境的友善程度大致相等。
5    此份報告只比較空的飲料包裝,未來進一步的報告建議將飲料運送距離之因素列入考慮,可重複使用之包材在回收過程的距離因素,也應該列入對環保衝擊的評比項目。

在環保領域中,許多人可能認為可重覆使用之包材一定較環保,但是經過各方面的評估,不盡然如此。重點是我們有沒有正確的觀念跟身體力行。有關鋁箔包的各項資訊及問答,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撥打電話或寫e-mail至中華民國紙包裝食品推廣協會查詢:
聯絡方式:(02)8771-3900
郵件信箱:pca168@hotmail.com

夏日寧靜之心─ 來自普立爾基金會的感謝

文/葉姿吟

在這期的月刊中,我們附上了一張CD,我將它訂名為「夏日的寧靜之心」,裡面所有的音樂都是康安莉小姐的作品。在這個動不動就會讓人熱到不行的夏天,謝謝安莉將她做的音樂與我們所有的盲生跟家長一起分享。

安莉的音樂帶來平靜跟關愛的律動,因為這是她天性中擁有並渴望的特質。她的創作動機不是為了成名或賺錢,而是希望能將這些旋律付出給需要溫暖、安慰、關心跟愛的人,所以當我們一跟她提起想把她的部份創作拷貝給我們的家長跟孩子時,她一口就答應了。未來,安莉還想把這樣類型的創作送到監獄或受虐者的手上。

最後我想要提醒大家,這樣的分享並不表示我們就可以完全忽略智慧財產權的可貴,所以除了弱勢團體的需求之外,請大家不要無限的拷貝這些音樂。因為對像安莉這樣的創作者而言,她在付出的同時很渴望被大家尊重。

各位家長:夏天來了,四季中難耐的溫度有沒有讓你變得更容易抓狂呢?希望你會在安莉的音樂中靜靜沉潛下來,找到心的寧靜。越南的一行禪師說過:「如果我們不快樂,如果我們不平靜,我們就不可能跟那些與我們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所愛之人分享快樂跟平靜。相反的,如果我們是快樂的,如果我們是平靜的,我們就會微笑如綻放的花朵,而我們的家人,甚至是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都會因我們的寧靜之心而歡喜。」

不管是豔陽或暴雨,面對的不二法門就是接受它、享受它,最後超越所有的不順利。來!深呼吸!我們一起來深呼吸,找到夏日的寧靜之心。

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

達賴喇嘛

http://www.tibet.net

一九三五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誕生於西藏安多地區塔爾寺附近一個稱為「塔采」的小鎮農家中。二歲時,依照西藏傳統的宗教儀規,他被認定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他就是當今西藏人民的政治與精神領袖。在達賴喇嘛自傳《吾土吾民》一書中曾述及:「我始終感覺,若我生於一個富貴的家庭,我將永遠無法了解西藏人民,尤其是來自卑微階層百姓的感受及情感。然而,正因為我的出生低微,因此更能體會並知道他們心中所想的一切。這也是為什麼我能強烈的感受到其需要,同時嘗試盡全力改善他們生活的原因」。

一九五九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達賴喇嘛接受三大寺的初級測驗。在當年藏曆一月舉行的默朗木大法會中,參加在大昭寺舉行的最後大考。早上,由十三位學者輪流密集地測驗因明邏輯學;午後,須與十五位學者就中觀與般若經展開辯論;傍晚,三十五位學者考問戒律學及俱舍論;最後,達賴喇嘛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這場考試。並且獲得格西拉然巴學位(即佛學博士)。   

西藏人由於無法承受中共當局變本加厲的高壓與迫害,最終於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在首府拉薩發起了大規模的抗暴救國運動。中共對和平示威群眾以大軍鎮壓,迫於情勢,達賴喇嘛被迫離開西藏流亡印度。之後,達賴喇嘛長期駐錫於印度北部達蘭薩拉,西藏流亡政府也在此地。被暱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莎拉,現是西藏流亡政府教育、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同時也是醫療、天文、藝術、宗教寺院密集所在地。流亡期間,達賴喇嘛懇請聯合國正視西藏題,導致聯合國常會分別在1959年、1961年及1965年通過三項提案。此外,西藏流亡政府亦設立了教育、文化及宗教機構,對保存西藏整體以及豐富的傳統文化,提供了顯著的貢獻。一九六二年,達賴喇嘛首度頒佈西藏憲法草案,以確保西藏的民主政治。
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大洲,從北美、拉丁美洲到歐洲大陸;從非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到南亞國家。他會見過宗教領袖、政治領袖,也接見過科學家、醫師、作家、哲學家,乃至於平凡百姓,並互相分享彼此的理念和觀點。無論他走到那裏,所到之處,始終強調全人類的平等,同時強調以愛和慈悲平等對待所有人,沒有任何預設立場及界限。

他曾經說過:人與人間即使對和平單純的需求都變得越來越急迫。今日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而相互依賴程度卻越來越高,一個國家的問題,不再能夠完全由本身解決就可以的。因此,如果對世界和平沒有責任認知,而一味只考慮到自身生存,反而將會變成對別人的威脅。基本上,世界和平的基礎在於:對他人所遭受的痛苦,我們也應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就像我們自己受苦一樣;我們也應了解,敵人之所以與我們為敵,其動機完全是出於追求自身幸福而起。因此,我們也必須體認,一切眾生所要的都是相同的。也唯有體認上述所言之真義,並經由人與人互相的關懷體諒,才是引領我們走向達到真正了解、以及自在的大達賴喇嘛每一世的化身,都可說是菩薩慈悲的示現,以選擇轉世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Golden Rain" 榮獲前五名

美國國際性音樂創作比賽 Song of the year,"Golden Rain" 榮獲前五名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摘自/ 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作者/ 艾倫.蘭格
原文作者/ Ellen J. Langer 譯者/ 陳雅雲 出版/ 方智出版社


短短一星期,一群80歲老人就變年輕了,你我一定也做得到!
別再允許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替你貼標籤。
不問「那怎麼可能」,要問「為什麼不能」,結果將超乎你的想像!


蘭格博士的研究是心理學必讀課,啟發了整個世代的頂尖行為學家。這位哈佛教授的研究改變了心理學,現在,她要讓你也改變!


獨創的「可能性心理學」,已經改變了全球許多人的思考與感覺模式!「我想我應該沒嫉妒過任何人,因為如果某人有某樣東西,我也可以擁有。」蘭格博士在演講中這樣說道。她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三十多年來對「用心」的研究讓她知道,只要去注意生活中的細微變化,那麼原本認為不可能達成的事,最終都可能實現,即使是逆轉生理年齡。


蘭格博士做過一項「逆時針」研究,讓一群老人回到年輕20歲的生活一星期,結果他們的聽力、記憶力、靈活度、胃口和整體健康情況都獲得驚人改善,連外貌看起來都變年輕了。


她用許多原創性的實驗證明,恢復年輕、保持健康的祕訣在意識與用心,而用心就是「注意變異」。例如,氣喘之類的慢性病不可能每天的狀況都一樣,在老王家發作時不需要動用到吸入器,在小李家發作卻需要額外的藥量。只要用心注意到這些細微的變化,去思考原因,很多事情或許就能因而找到解決方法。


另外,書中也提到人會受「標籤」影響。同樣是癌症病患,認為自己「已治癒」和認為自己「處於緩解期」的人比較起來,前者的生理機能較佳,精神較好,疼痛也較少。蘭格博士證實,只要改變心態、用心注意差異,那麼視力改善、外貌變年輕、減重及壽命增加都是可能的。


這本《逆時針》提出了掌握希望與突破的關鍵,是一本新世紀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二○○七年《紐約時報雜誌》「年度創意」得主:


「用心」的運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蘭格及克洛姆想知道「勞動等於運動」這樣的想法能否當作安慰劑,讓人獲得運動的好處,於是透過7家旅館召集了84位房務人員進行研究。他們將這些平常在旅館做清潔工作的房務人員分成兩組,然後告訴其中一組人,她們平常的工作已經提供足夠的運動量,就跟一般人上健身房的效果類似;另一組人則沒有獲知這樣的訊息。結果4週之後,認為自己平常的工作也是良好運動的那一組人,體重減輕、血壓下降,體脂肪率和腰臀比也有改善;整體來說,變得更健康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房務人員並沒有在工作之餘另外做運動,也就是說,她們的行為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有心態。蘭格博士說,這個研究凸顯了「用心」,也就是「注意新事物」的重要性。

一行禪師

 http://www.plumvillage.org

1926年出生於越南中部,16歲時在歸原寺當見習僧,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了重大啟發,戰爭結束代表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以後,被放逐至今仍不得回國。但長期以來,他一直從事救援難民的工作。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1982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Village Des Pruniers)禪修道場,並赴世界各地弘法,是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著作超過八十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已在台灣出版的有《正念的奇蹟》、《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與生命相約》、《生生基督世世佛》、《愛的箴言》、《步步安樂行》等。

有人問過一行禪師在靜坐時在想些什麼,一行禪師回答:「什麼事都沒想。」這是真的,他只是專注於眼前發生的事,而讓銳利的邏輯之劍入鞘歇息,這就是禪修的精髓所在。禪修並不是分析或思考複雜的問題,禪修者也不是征服者,禪修不是要跟內心的問題奮戰,而是意味著清楚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