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吃對了,永遠都健康

摘自/吃對了,永遠都健康 作者/陳俊旭 出版/蘋果屋 

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為台灣第一位擁有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專家,並且執業多年,對於慢性病防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認為,除了環境毒素和生活型態錯誤對健康的傷害之外,「飲食不當」其實是台灣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烹調方法中我認為煮、滷、涼拌是比較好的。選擇川燙青菜是燙20秒,頂多30 秒 只需讓蔬菜的顏色轉成深綠色即可食用。煮菜的目的不在煮熟而在殺菌。清洗蔬菜,切記用流動的水,而非採浸泡式。用大量清水沖洗後,加入一湯匙的小蘇打粉,等充分溶解後,將蔬果放入,浸泡2-3分鐘。選購蔬菜時,應以盛產期為優先考量。
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不是多喝牛奶,而是多吃綠色蔬菜和大豆。多吃好油,少吃壞油。 低油、無油飲食是相當偏差的觀念。 好油採用錯誤的烹調方式,過於高溫超過該油的冒煙點,即使好油也變成壞油了。不管用什麼油烹飪,一定要在它的冒點之下烹飪,才不會氧化或產生毒素。用餐時加入一些好油在飯菜中,多多少少能抵銷外食時難以避免的壞油。冷壓的橄欖油、苦茶油,不宜放在室溫下超過半年。開瓶後應盡量在一兩個月內食用完畢。 亞麻仁油、南瓜籽油容易氧化,開瓶後一個月可能就已經變質了。 越天然的油越需要冷藏,而且儘早食用完畢。等擺到有油耗味跑出來,那就變成壞油了。 優級或冷壓特級的橄油,切記不要拿來高溫烹調。否則再好的油,一樣產生毒素。豬油是少數可以耐高溫的台灣本土食用油。

反式脂肪存在於人造奶油、植物酥油(製作麵包、餅乾、 冰淇淋) 氰化棕梠油(用來炸油條、薯條、洋芋片、鹽酥雞、臭豆腐、排骨、炸麻花) 反式脂肪酸會存在升高壞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的風險,也會干擾免疫系統,產生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誘發癌症。 因此加拿大及美國都已規定食品包裝上應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紐約下令禁止使用。沙門氏菌是不能生吃蛋的主因,且蛋中的蛋白質必須經過加熱,人體才容易吸收。

基因改造可能令食物產生新的過敏原和毒素,甚至製造出超級病毒,傳播有抗「抗生素」的基因,造成其他的細菌和病毒能抵抗抗生素 (這種基因不會被熱破壞或消化液分解), 無論如何還是少吃基因改造的食物比較好。
市售的牛奶裡常含有過多的人工雌激素與生長因子IGF-1,美國、 日本等國已陸續證實牛奶喝越多越容易患乳癌、卵巢癌等。 以前一頭乳牛每天大概可以擠3 到4 公升的牛奶,現在一頭乳年平均每一天可以擠20公升牛奶。豆漿的營養成分較不完整,但比起牛奶,豆漿還是健康得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