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對別人的關心在哪個程度上會變干涉?

當觀念進入關心就變成干涉 愛就會變苦 變成幾乎是一種恨 而你的保護變成一種枷鎖
觀念使事情造成差別
比方說 如果你是一個母親在照顧孩子 他需要你 他不能夠沒有你而生存 你是一定要的 他需要食物 愛 和照顧但是他不需要你的觀念 你的宗教 你的信念 他不需要你的理想來告訴他說他應該怎樣 只要避開觀念 理想目標 或目的那麼那個關心就會很美 
當你的關心裡沒有觀念….妳沒有想要你的孩子成為教徒;你沒有想要你的孩子成為這個或成為那個;你沒有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企業家 一個醫生,你說:”我會愛,當你長大,你再做選擇,成為任何對你來說是自然的那樣,我給予祝福,不管你是怎樣,我都給予祝福…..不管你會變成怎樣,我這邊來說,你都被接受,而且被歡迎.並不是說唯有當你成為總統我才會愛你,如果你是木匠我就不愛你,並不是唯有你帶回壹塊金牌我才會歡迎你,如果你失敗了我就為你感到羞恥;並不是唯有當你很有品德 很有道德這樣那樣,你才是我的孩子, 否則我們沒有關連.”
你是否曾沒有條件的愛過任何人?你是否曾以一個人本然的樣子來愛他?你不想去改善,你不想去改變,你的接受是全部的.這樣的話你就知道關心是什麼,你將會透過那關心而被滿足, 而對方也會受到很大的幫助.
摘自 金剛經 奧修著 奧修出版

命運 宿命 與業

存在讓你像白板一樣的誕生.
上面不曾寫著你的宿命;
也沒有命運限定你必須做些什麼.
存在是自由的.宿命是奴役的.
自由表示由你來決定發生什麼事情.
宿命是一種虛構的假說.信任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信任不是宿命.
信任只是意味著: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是存在的一部份,而存在不可能蓄意對我不利.
摘自 自由 奧修著 麥田出版

忘掉所有你被告知的事

忘掉所有你被告知的事:”這是對的,那是錯的.”生命沒有這麼僵化.今天對的事到了明天可能是錯的,此刻錯的事到了下一刻可能是對的.你不能這麼輕易的給他貼上標籤說:”這是對的,那是錯的”生命不是一間藥局,生命是一場奧秘.在某一個時刻裡,某件事情是適當的,那麼它就是對的.
我對正確的定義是什麼?凡是與存在合諧共處的就是對的,而那些與存在不和諧的就是錯的.你每個片刻都要保持警覺,因為每個片刻你都需要重新決定,你不能仰賴現成的答案來決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有笨蛋才會仰賴現成的答案,因為這麼一來他們就不需要讓自己變聰明,他可以死記住那張對錯清單,那清單不會很長.
猶太人有十戒,就這麼簡單,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生命持續不斷在改變.如果摩西回來的話,我不認為他會給你相同的十戒-他沒辦法.因為時間已過了三千年,他怎能給你同樣的戒律呢?他必須創造一些新東西.
而我的了解是,不論是什麼誡律,他都會為人帶來問題,因為從戒律被提出來的那個片刻起,它們就已經過時了.生命的變化是如此的迅速,它是動態的,它不是靜態的. 生命不是一灘發臭的死水,它是恆河,它持續不斷的流動著.從來沒有兩個連續的片刻是相同的,
那麼一個人該怎麼辦呢?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人們變得如此的覺知,然後他們可以自行決定如何去回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生命.
摘自自由 奧修著 麥田出版

人類的偉大之處 在於人類有能力超越自己

在人類的內在,有著某種比人類更為高遠 更為巨大的東西,沒有任何方法能把它掩埋在有限裡.你會在自己的生命裡看到這一點,你可以追逐金錢和權力,但是每當你成功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失敗.你每次的成功不會為你帶來任何事,它只會讓你覺察到自己的失敗.你擁有金錢,但是你還是和以前一樣地不滿足,甚至感覺更糟.你有了權力,但是你還是像以前一樣的無能.由於其中的對比,沒有什麼比權力更能讓人覺知到自己的無能,也沒有什麼比金錢更能讓人覺知到自己內在的貧乏,你會發現自己外在是富有的,但是內在卻是個乞丐,依然充滿慾望 需索 渴望與追尋.
就某方面來說,這看似不幸-這是人類的悲哀.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正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人類的偉大在於人類有能力勝過自己,超越自己,人類有能力把生命當成階梯,跳脫自己.
唯有當你開始接近真實的時候,這些花朵才會開始綻放.這就是人類的追尋.人類的追尋是他渴望成為神,人類的追尋是他渴望成為真實.除此,沒有什麼能滿足你.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真實,印度人把神定義為喜樂-- 真實 意識 喜樂. 喜樂是最終極的核心.
摘自自由 奧修著 麥田出版

整體合一的高潮

性愛不包含精神的愛,但精神的愛可以包含性愛--而且之後他也會改變性愛的品質.這是其中一個基本規律:較高層次的含有較低層次,但較低層次無法含有較高層次. 所以不要擔心如果你提高愛的層次,你性愛的樂趣會消失--不會--它們將變得更緊密, 更多的高潮.他們會變得更加深刻,更令人滿意,更具穿透力,它們將擁有一個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品質.你的高潮將不只是簡單的色情--它們將擁有靜心的品質在其中,時間將會消失,自我將會消失,而且有某些片刻,你將會在神之中.你所愛的會消失,你也會消失,兩者都將消失……同時也都將合一,你將會感到一種與整體合一的高潮.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每當你說你師父非常偉大,你就往你自己的內在看,你是在說:”我非常偉大

每當你說你師父非常偉大,你就往你自己的內在看,你是在說:”我非常偉大, 所以我跟隨這個偉人,我是一個偉大的追隨者.”每一個追隨者都會宣稱他的師父是最偉大的.如果有人說,它並不是如此,你就會覺得很惱怒,你會開始爭辯和抗爭,那是自我的問題. 
自我到處在主張它自己,它是狡猾的,而且非常微妙,難以覺察,即使在死亡當中,它也不會離開你.師父即將離世,弟子們在想葬禮,他們根本沒有跟隨師父,像莊子這樣的師父,他的整個教導都在於要成為自發性.
莊子即將要過世,他的弟子們開始計劃一個盛大的葬禮.
他還沒死,他們就已經開始在計劃了,因為問題不是莊子,問題是弟子們的自我.他們必須給他一個盛大的送行.但是你騙不過莊子,即使當他要離開了,他也會把他的心和智慧給你,即使在最後的片刻他也會分享任何他所知道的,甚至連他的最後一刻也是一個分享.
莊子說:”我有天和地作為我的棺材,太陽和月亮作為翠玉的象徵, 懸掛在我的旁邊,天上的星星將會好像珠寶一樣,在我的周圍閃耀著, 所有的萬物眾生都會在這裡作為我的送葬者.”
你可以僱用送葬者,你付錢給他們,他們就為你哭喪,但是當你必須付錢來做這件事,它就變得很醜,這整個事情都變得很虛假.
生命是虛假的,死亡是虛假的,快樂是虛假的,甚至連哭喪也是虛假的. 如果你沒有真正很快樂的跟一個人在一起,他死時,你怎能真正的哀悼,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沒有很快樂的跟你太太在一起,真實的眼淚怎能來到你的眼睛?在內在深處,你將感到一個解脫,現在我終於解脫了.
弟子們擔心如果不計劃,烏鴉和鳶鳥將吃掉我們的師父. 莊子回答:”在地面上我會被烏鴉和鳶鳥所啄食,而在地下我會被螞蟻和蟲子所吃,在這兩種情況下我都會被吃,在這兩種情況下我都會被吃, 所以為什麼你要偏袒鳥類呢?”
你試圖操縱生命,然後你也試圖操縱死亡.我們害怕被吃掉,為什麼? 這件事必須被加以了解,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被吃掉?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吃,我們透過吃在摧毀生命,不論你吃甚麼,你都要去殺.你必須去殺,因為生命只能吃生命,沒有其他的方式. 所以沒有人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素食者--沒有人,每一個人都是非素食者.
因為任何你所吃的都是生命. 你吃水果,它是生命;你吃蔬菜,蔬菜也有生命;你吃小麥和米它們也是可以發芽而產生出更多生命的種子,任何你藉以為生的都有生命.
生命吃生命,每一樣東西都是其它生命的食物,所以你為什麼要保護自己,試圖不被吃?這是被吸收回去最好的方式--被吃掉,好讓任何在你裡面有用的東西仍在某個地方的某個個體裡活著. 透過你的生命,某顆樹 某隻鳥 或某個動物將會活著.
所以莊子說:沒有選擇,為什麼要偏袒這個或那個,讓生命做任何它要做的,我不做決定. 唯有當你是無選擇的,你才存在,當你有了選擇, 頭腦就存在了,頭腦是選擇者,本性永遠是無選擇的.
摘自 莊子 奧修著 奧修出版社

擁有絕對意識的人將保持在一個不斷的高潮狀態

擁有絕對意識的人將保持在一個不斷的高潮狀態.而全然覺知的人,佛&成道者他們是持續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高潮狀態.
性的高潮帶給你兩個祕密:第一是在高潮的頂峰自我會消失;第二是時間消失了.而這些也是靜心的兩個秘密.靜心者,有天你會知道性根本是不需要的,因為自我和時間都會消失,根本不必經由性.
愛是宗教的精髓.經歷性就會超越它,要超越就必須要去經歷,因為不知道它就沒辦法超越它.
性是一種自然的靜心,它是自然的禮物,它不斷的提醒你,這是可能的.思想 自我和時間都有可能消失;如果它們可以消失在單一片刻,那麼為什麼不是永遠?性是一種天然的窗,幫你進入神,但它只有一個窗口.你不需要局限在它裡面.你可以跳出窗外,你可以進入敞開,在陽光裡天空下.
但窗幫你看到某些可能.性可以幫你知道一些片刻,無我的,永恆的,無念的.它使你可以嚮往 渴望永恆的狀態,一種高潮喜悅的永恆狀態.
性可以被超越,應該被超越,但是要超越必須不反對自然,要和自然在一起,接受性,它是你的一部份!非常重要的部份.你誕生於性.你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是生殖細胞.性能量是你的生命能量!-- 尊重它,它是一個神的禮物.明白它,要越來越靜心它.拋棄一切偏見和譴責,因為當你帶著譴責,你無法瞭解事情.拋棄所有判決.性是性--它是一種純天然的能量,隨著接受 熱愛 尊重 沉思它 走向深入,更深入的進去看看它的究竟.在這個看,你將超越它.
有天,當人们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性能量,人们就已經超越了.性會消失,但它的消失不是用否認, 而是用瞭解.而消失的不是真正能量的破壞,而是轉化.在存在裡沒有事物曾遭到破壞,只有被轉化.
性,當它被轉化時變成愛.愛,當它被轉化時變成祈禱.祈禱,當它被轉化時就變成神.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是否能夠請你談論按摩的藝術?

你可以開始學習按摩,但是你永遠無法結束它,它會一直繼續下去,那個經驗會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高。按摩是最微妙的藝術之一,它並非只是技術的問題,它更是愛的問題。
  你可以學習那個技術,但是之後要忘掉它,然後只是去感覺,順著你的感覺去移動。當你學得很深,有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是由愛來做的,只有百分之十是由技術來做的。只是藉著那個碰觸,那個愛的碰觸,身體裏面的某些東西就會放鬆下來。
  如果你對對方有愛和慈悲,而且能夠去感覺他最終的價值,如果你不把他看成是一個必須被導正的運作機構,而是一股具有非常高價值的能量,如果你很感激說他信任你而願意讓你來玩他的能量,那麼漸漸地,你將會覺得好像你在把玩鋼琴,整個身體都變成琴鍵,你可以感覺到有一種和諧在身體的內部被創造出來。不只是對方會得到幫助,你本身也會得到幫助。
  按摩在世界上有其存在的需要,⋯⋯⋯⋯因為愛已經消失了。從前有愛人的觸摸就夠了。母親觸摸小孩,玩他的身體,那就是按摩。先生玩他女人的身體,那就是按摩,那就夠了,很夠了。那是一種很深的放鬆,同時也是愛的一部份,但是那樣的事已經從世界上消失了。漸漸地,我們已經忘掉要觸摸哪裡,要如何去觸摸,以及要觸摸多深。事實上,觸摸是最被遺忘的語言之一,我們在觸摸方面變得很笨拙,在它上面加進了性的色彩。那個名詞已經變成帶有性的味道,因此人們變得害怕。每一個人都有防備,不要被觸摸,除非他允許。目前在西方,他們發展到另外一個極端。觸摸和按摩已經變成性的,如此一來,按摩只是一種掩護,其真正的目的是性。然而,事實上,觸摸和按摩都不是性的,它們是愛的功能。當愛從它的高處掉下來,它就變成性,然後它就變得很醜。
  所以,要帶著祈禱的心境。當你去觸摸一個人的身體時要帶著祈禱的心境,就好像神本身在那裏,而你在服侍它。用所有的能量來流動。每當你看到身體在流動,而能量創造出一個新的和諧的形式,你就會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悅,你將會進入很深的靜心。
  當你在按摩的時候,要專注於按摩,不要想其它的事情,因為那些是分心。要把你的能量放在你的手和手指頭上面,就好像你的整個人、整個靈魂都在那裏,不要讓它成為只是身體的碰觸,你的整個靈魂要進入對方的身體,穿透它,使對方的各個部份都放鬆下來,連深處的部份也放鬆下來,使它成為一種遊戲,不要把它當成一種工作,使它成為一種樂趣,笑,同時也讓對方笑。
  按摩是跟別人身體的能量達到一種和諧的關係,感覺對方的身體在哪裡有缺失,感覺對方身體的哪一部份不完整,而使它變完整......幫助身體的能量,使它不再是片片斷斷的,不再是互相矛盾的。當身體的能量變得比較調順而變成一個管弦樂隊,你就成功了。
  所以,對人的身體要帶著一顆非常崇敬的心,它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它是神的廟,所以要帶著很深的崇敬和祈禱去學習你的藝術,它是你所學習的最偉大的事情之一。
~摘自:靜心與健康(下) From Medication to Meditation 第十一章 身體工作 奧修著

消失 你會感到如此的自由

死亡是生命最大的奧秘,生命有很多奧秘.但沒有什麼可媲美死亡,死亡是生命的高潮. 人害怕它,因為害怕消失.人害怕它,因為自我,自我無法存活於死亡.
自我是一切你知道的自己,所以自我非常恐懼於我無法存在於死亡.自我將消失,但我不是真實的你.事實上,死亡會顯露你真實的身份;死亡會帶走你所有的面具,她會顯露你本來的面目.
死亡將第一次使你變成可能的,去遇見你最內心的深處,最核心如是的主體,沒有任何偽裝,沒有任何藉口,沒有任何冒充的人格. 
每個結束總有一個開始,你的形式會死掉,但你還有一些無形的在你裡面.你的身體會消失,但你還有一些東西在你裡面.在你身體裡,這不是屬於你身體的一部份.你經由大地出生的部份將落入泥土裡,塵歸塵,但你還有屬於天空的東西在你裡面,一些超越的東西將開始一個新的旅程,新的朝聖之旅.
如果你想到自我,死亡會讓你恐懼.死亡也會取悅你,如果你想到真實的自己.如果你變得清醒地認識死亡,它可以變成一個轉化的了解,它可以變成一個突變的力量.
靜心者必須克服恐懼.靜心者必須愛上死亡,靜心者必須邀請死亡,因為死亡是靜心的朋友,而靜心者死在身體死亡之前.那就是一個生命最美的經驗;身體持續生活著,
在外在你持續動著,正如你以前一樣,但內在的自我不再有,自我已經死亡.
現在你的死與活是在一起的.你已經變成一個生與死的相會點,現在你包含著兩極,
而當兩極都被包含著時,那是非常豐富的.生與死是非常大的兩極對立,如果你可以包含兩者,你將有能力去包含神,因為神就是這兩面.他一面是生命,一面是死亡.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身體擁有巨大的智慧

身體擁有巨大的智慧--允許它.允許它越來越多的遵循它自己的智慧.每當你有時間就放鬆,讓呼吸自己持續著,不去干涉.我們干涉的習慣已經變得如此根深柢固,你甚至不能沒有干涉的呼吸,只是讓呼吸如它所是;只要留給身體它自己!變成絕對不干涉.任何一個地方,你覺得有些緊,就放鬆那部份.慢慢地…..首先,當你是坐著休息時,然後當你在做著事情時,你正清潔著地板或在工作--保持這個放鬆.行動不需要去干涉你放鬆的狀態.然後,你的行動將有一種美.你的行動將有一種靜心的狀態.
是的,它正是這樣伴隨你的一生--這是秘密.但是人们持續做無謂的努力.有時,他們的努力是他们的障礙,他們的努力是個問題.
只要看著…..不要去推河流,不要試著往上游走.河流將以它的步調流向海洋,只要成為它的一部份,它將帶你到最後要放鬆 跳舞 唱歌,到達神.
沒有必要做出任何努力.因為神是我们的本質.我们已經是神了.如果我們放鬆就會知道:放鬆變成那偉大知道的門–成道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人可以活在幾種生命情境

人可以活在幾種生命情境--做著 擁有著 存在著.做者是最膚淺的;比做者更好的是擁有者. 窮人生活在做著的世界,富人生活在擁有的世界.但最好的是存在的世界.窮人也可以到達存在著的世界,而不用經歷過擁有著,但它會是非常困難的--非常非常困難,因為你可能拋棄的只有那些你所擁有的.如果你沒有擁有它,它是非常非常難被拋棄的.只有少數的人像卡比爾可以做到這個奇蹟:他可以拋棄他沒有擁有的,他甚至可以了解那些他沒有擁有的.死亡將會來到,它將帶走一切它所擁有的.
偉大的智慧是需要的,從做著的世界移向存在著的世界.如果有人從貧窮移入靈性,他是有智慧的.如果有人保持富有而仍不移向靈性,他是愚蠢的.成為富有而不去意識到靈性是愚蠢的.成為貧窮而不去意識到靈性是可以被原諒的,但富人是不能被原諒的--因為他擁有了--他還不能看到他擁有一切而他沒有擁有的東西?死亡將會來到,它將帶走一切他所擁有的.
做著是到擁有著的一種方法.當做著成功了,你就擁有.但當你擁有,一切開始失敗,一切開始讓你感到徒勞,一切開始像孩子氣的樣子.而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徒勞的,那將會是個轉換的開始.
美好的東西已經非常接近.你說:某些事正在發生,我無法解釋.
你是幸運的.窮人能夠解釋任何發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這意味著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發生在他们身上.一切所發生的都是這樣膚淺,言語就足以表達它.越深的發生,你會感到越無言.
可以說的是最淺的;可以被知道的是稍微深的.而那個被知道卻不能說的是更深的.還有更多可以被感受的.而那被感受到而不能被知道的是更深入的.但是人可以比人感受到的更深入--這是最深的層次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愛,然後無論你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一個人來到聖奧古斯丁面前問他:「我不是識字,也非常老了,剩下沒有多少生命了。我不能進入很大的苦行;我的能量正在減弱。我正在死亡的邊緣。我走了很多英里的路只是為了來看你,問你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不是來聽很大的哲學理論的--我的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只需告訴我一個字,我可以把他留在我的心理,在我剩下的生命裡,我能遵循它。」 
據說聖奧古斯丁閉上了眼…..他的門徒非常疑惑。它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在幹什麼? 這個老村民的問題──而他進入打坐?」
他沉默了半小時,然後他睜開眼睛,說:『我只能說一件事:愛,然後無論你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為什麼新的一代有這樣的問題給父母?

因為新的一代是更聰明的。聰明帶來問題。是很自然的,新的一代應該更聰明。這就是進化如何發生的。 每個孩子都應該比父母更聰明──但這帶來麻煩,因為就是那些聰明冒犯了父母。父母想要假裝他们無所不知。在過去是容易假裝的,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傳授知識給孩子,都是由父母口頭傳授。 年齡通常是被尊敬的:古時候越老的人越有智慧,當然,因為他們的經歷。但是現在知識已經爆炸。孩子會學會一些東西是父母不知道的,當孩子回家,他怎麼會感受到任何敬畏?他比父親知道的多,他比父親知道的更新,父親似乎是過時的。  這是一個問題,未來這將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仍停留在老舊的期望中,我們仍然希望孩子尊重父母,在過去,孩子時常尊重他們──但整個情勢已經改變了。你現在必須學習新的東西:開始尊重孩子。現在,新的要比舊的更被尊重。開始從孩子身上學習,因為他們比你知道更多。 他們不是真正的問題:你期待他們應該尊重你,他們應該尊重你就如孩子總是尊重他們的父母──這是不可能的。你應該開始尊重他們,尊重新的。年齡本身不再有任何被尊重的理由。智慧、覺悟應該受到尊重。如果你尊重你的孩子,他們就會尊敬你。只有你尊重你的孩子,他們才會尊重你。舊的方式是你持續羞辱孩子,你持續以各種方式侮辱他們,而要他們必須尊敬你──現在這不再是可能的。
 摘自奧修談蘇菲大師卡比爾 奧修著 麥田出版

Louie Schwartzberg:自然.美麗.感謝

https://youtu.be/dzzmgeenGvU

有個地方就在對與錯的想法之外 我們就在那裡相遇 --魯米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 and right, there is a field.
I will meet you there.
R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