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獻給曾經想過自殺的人們

摘自30歲前一定要打的強心針
·         金惠男 Kim Hae Nam
  1959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於國立首爾精神病院服務長達十二年,從事專業的心理分析。2006年獲得韓國心理分析學會學術獎,目前受慶熙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仁濟大學醫學院等聘請為外部教授,以及受首爾大學醫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同時開設金惠男精神科診所。

最寬闊的大海上還沒有航行的痕跡,最遙遠的旅行還沒有結束。永恆的舞蹈還沒有開始跳起,最亮的星星還沒有被發現。當你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的時候,才是真正可以做些事情的時候。當你不知道接下去該走哪條路的時候,才是旅行真正開始的時候。

最重要的一點是,自殺是這些人尋求援助的一種吶喊方式。他們找不到逃離絕望的出口,感覺一切都結束了,在目前的狀態下無法生存下去,所以才會產生自殺的衝動。有這種衝動的人,並不是一定想死,而是在生與死之間苦惱與徘徊,這種自殺企圖可以看成是他向他人告知自己狀態並請求援助的一種行為。所以,想要自殺的人中,相當一部分在試圖自殺前會向周圍的人發出要尋死的信號。可是還有很多人抱有「說想死的人絕對不會死」這種錯誤的觀念。事實上,每十個自殺者當中就有八個曾在自殺前告訴周圍的人想自殺的企圖。據說,美國著名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在自殺前,就曾打過電話給數十個朋友。
因此,當你從周圍人的口中得到關於自殺的信號時,千萬不能忽視這個資訊。尤其是聽到對方說想死的時候,絕對不能說「想死就快去死」這樣的極端答覆。因為即使本無多少自殺意圖的人聽到這句話後,說不定也會一時衝動而自殺。
此外,當有人突然說到自殺時,很多人都認為應該趕快轉移話題,想以此來消除對方想要自殺的衝動。但這樣的行為其實和放棄拯救自殺者的最後機會毫無區別。當有人說到自殺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向對方直接、仔細地詢問一下其具體計畫,問她想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自殺。有人可能擔心問這樣的問題會加速對方自殺。其實這樣詢問以後,對方會吐露心聲,自殺其實只是他一時衝動而已。苦思自殺的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會感覺到事情得到了認真對待,並由此擺脫自殺的衝動,萌生求生的希望。這樣,透過和當事人談論自殺的訊息,反而能減少他們自殺的機率。
如果有人對你說他有自殺的衝動,那麼請把這句話當作一種訊息,這個訊息告訴你對方正身處在極度的苦難之中。不是對方真的想死,而是他痛苦到想要死,向你傾訴是希望獲得你的幫助的一種呼喚。站在有自殺意圖的人的角度來說,找到一個可以分擔痛苦的人,向他求教也是一種正確的行為。
有自殺衝動的人會認為「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人傷心」。可事實上總有一些人,無論你處於何種狀況,只要你活著,他們就會感到高興。真心牽掛你的人,是你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不要猶豫,快打電話給他們說出你的心事,求得他們的幫助。等心中的陰霾散去,你會發現,原本似乎無邊無際的恐懼感已經在瞬間消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