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巴哈醫生的話 一

作者 愛德華巴哈
摘自 自我治療 巴哈中心出版 / 授權中永實業公司中文翻譯版權

我們所知的疾病是深層失調的呈現,如果要確保治療完整成功,光治療最後的結果明顯只是徒勞無功,還是必須先移除最根本的病因,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療。人們最可能犯下的根本錯誤是-違背「整體性」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源自於自私的愛。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世上只有一種根本的苦惱, 就是心病(disease) 或不安適(discomfort)。 違背整體性的行為可以分成許多種,疾病也一樣會根據這些行為,以相對應的方式分成幾個主要項目。 研究疾病的原始本質,對於找出哪一種行為違背大愛的神聖法則與整體性有極大的幫助。
如果我們內心充滿對萬物的愛,我們就能百毒不侵;因為那股大愛能阻止我?做出傷害自己的事,阻止我?的心靈去傷害彼此。不過我?還沒達到這種完美的心靈境界。要是我?已經達到的話,那就沒有必要降生於世。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朝那個境界邁進,若有人心靈或身體上受苦,就是在朝那個理想境界前進時遇到苦難;要是我們能正確解讀這些苦難,就能加速達到目標,還能免除這些病痛和苦惱。從我們學習到人生課程並消除錯誤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需要修正了,因為疾病本身是有益的,它會在我們走錯時提醒我們 加速我們成為完美。。
人類真正的根本疾病是人格缺失,如驕傲、殘酷、憎恨、自私、利己、無知、不堅定與貪婪;其實這些缺點才是真正的疾病。
驕傲源於缺乏認知,不知道人格是微不足道的,完全依賴靈魂而存在,所有的成功都是內在神聖本性所賜予的;其次,沒有和諧感,與萬物缺乏任何細微的調和感。殘酷則是拒絕融入整體性的行為,他們無法瞭解,任何對抗彼此的行為就是對抗全體。沒有人會對自己親愛的人或是親朋好友作出有害的行為,因此,根據整體性的法則,我們我們必須持續成長,成長到瞭解所有人都是全體的一部分,把所有人當成自己親愛的人,最後甚至對迫害者也能付出愛和同情。
憎恨是愛的相反,是萬物法則的倒行逆施。他不但反對整個整體架構,也拒絕造物主,只會帶來所有與整體性相違背的行為與想法,也與愛所帶來的行為相反。
自私自利也是違背整體性的行為,我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性良善之上,吝於對身邊需要照顧者伸出援手,那我們就虧欠自己的同胞。
無知就是不懂學習,機會來時拒絕接受真理,在黑暗懵懂中做出許多錯誤行為,而當真理與知識照耀在我們身上時,這些行為是不可能出現的。
當人格拒絕更高層自我的管理時,就會導致搖擺不定、優柔寡斷及意志薄弱,這些缺點使我們背叛他人。如果我們知道體內偉大的神聖本性就是真正的自己,這種情形就不會發生了。
貪婪導致對權力的慾望。它會剝奪所有靈魂個體的自主性和自由。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上,是為了能夠在自己的道路上根據靈魂的指令自由成長,以加強自己的人格自由工作不受阻撓;相反地,有貪婪性格的人會命令、箝制、要求並奪取造物主的權力。這些都是真正的疾病,是我們所有苦難與煩惱的根源與基礎。如果讓這些缺點繼續違背靈魂的聲音,就會產生衝突,最後一定會反映在身體上,出現某種特定的疾病。例如驕傲(包含固執)會導致身體的僵硬與不靈活。痛楚是殘酷的結果,憑藉這痛楚,病人才能透過個人的苦難,學習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論從生理或心理上解讀都一樣。憎恨的報應就是寂寞、暴躁、無法控制的脾氣,神智混亂和歇斯底里的症狀。
自省的疾病如精神官能症、精神衰弱與類似症狀,會奪走生命中所有喜悅,原因是過度的自私自愛。無知與缺乏智慧會使生活極度不便,另外,如果機會來臨時仍不願看見真理,可能就會出現近視、聽力或視力受損的症狀。心智不堅定的人,生理上也會有類似的症狀出現,如各種影響行動與協調的失調症。對他人需索無度、意圖支配的人,身體可能就像被綁住一樣,被慢性病束縛住他們的慾望和野心。
更進一步來說身體受到影響的實際部位絕非巧合,多少符合病因運作的規則,該部位也能幫助我們,指引出一條生路來。例如,心臟是生命泉源也是愛的發源處,心臟病發作就是因為人性中屬於愛的層面未成長,或被錯誤使用;手部的疾病代表行為失敗或錯誤;腦部是控制中樞,如果受到充擊,代表對人格缺乏控制。這些模式都有既定的規則可循。我們都知道暴躁的脾氣、壞消息的驟然打擊等等,都會導致許多種病因;如果連瑣事都能影響身體,靈魂與身體之間不協調這種更嚴重、更深層的原因,一定對身體影響更大。因此導致身體出現劇烈的症狀,如今日所見之疾病,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如此,也沒有沮喪的必要。如果想預防並治療疾病,只要找出自身錯誤,並真心誠意培養美好的德性,以摧毀、根除這些缺點;不是要對抗缺點,而是以與缺點相反、來自我們本性的美德,將缺點沖刷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