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巴哈醫生的話 二

作者 愛德華巴哈
摘自 自我治療 巴哈中心出版 / 授權中永實業公司中文翻譯版權

現在我們來談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如何幫助自己?我們如何讓身體與心靈維持和諧的狀態,讓疾病無法或難以攻擊我們?因為我們都知道,沒有衝突的人格可免受任何疾病的侵害。誠實地自我審視也可以看出錯誤的本質所在。我們的精神導師、真正的醫生與親密好友應該也能幫助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但最好的辦法是靜下心來思考和默想,把自己沉浸在這種寧靜的氣氛中,我們的靈魂就能透過意識與直覺與我們對話,並依照它的願望指引我們。
如果我們每天能撥出一點時間,儘可能到一個寧靜的地方跟自己獨處,不受任何干擾,只要安靜的坐著或躺著,讓心智沉澱,或平靜思索生命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時刻已經得到莫大的幫助,感受到知識與引導的靈光。我們將能毫無困難的解答生命中所有難題,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心中必須真誠的希望能幫助所有的人類,並根據靈魂的指令行事。
千萬記住:當我們找出自身錯誤時,解決方法並不是要對抗它,也不是用意志力與能量壓制錯誤的性格,而是穩定的培養相對應的美德,就能消除人格中所有的缺點。這才是使自己提昇、戰勝缺點的自然方法,比對抗特定缺點更為簡單有效。正面對抗缺點只會增加它的力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缺點上,讓內心爭戰不已,我們所能期待的最大成功不過是壓制它,成果差強人意,因為敵人仍在身邊,隨時會趁我們虛弱時,再度來襲。唯有遺忘缺點,並有意識的努力培養美德,讓缺點無法存在,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例如,如果我們的本性中有殘酷,我們會不斷的說:「我不要再殘酷下去了。」 然後不讓自己走偏路;但這種執著只能依靠心靈力量,一旦心靈力量減弱,我們可能會忘記我們的決心。因此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培養對同胞真正的慈悲心,這種品德會永遠去除任何殘酷的個性,因為我們已經擁有慈悲心,就會自動避免做出這樣恐怖的行為。如果能做到這樣,我們就不需壓制,當我們放鬆警戒時也不需提防躲起來偷襲我們的敵人,因為我們的同情心已經完全跟除了本性中任何會傷害彼此的機會。
正如先前所提到的,身體上的疾病能明顯指出心智上的不協調,這也是基本的病因;另一個要成功治療的關鍵是我們對生命要有熱情,我們不只要將自己活在世間看成一種應負的責任,盡可能有耐心完成它;也要在這趟世間的生命旅程培養真正的喜樂。
也許現實物質世界中最大的悲劇在於:容易感到厭倦,失去真正的內在喜樂;物質主義教導人們在世俗的享樂與歡樂中尋求滿足與補償,這只能讓我們暫時遺忘自己的困境,其他什麼也沒有。任何世俗的娛樂都會讓人沉迷、上癮,昨天還覺得刺激,明天就覺得無聊。所以我們會繼續尋求其他更大的刺激,直到厭煩為止,然後再也無法獲得放鬆。有些世俗的娛樂花樣繁複,會讓人們變成「浮士德」(浮士德,歐洲中世紀傳說中的人物,為獲得知識和權力,向魔鬼出賣自己的靈魂。)
對凡事感到無趣的心態,容易讓疾病入侵身體;卻很少人發現這樣的關聯,近來這種容易感到厭煩的心境似乎發生得越來越早,相關的疾病也多出現在更小的年齡層身上。如果我們教導大眾造物主的真理、告知人在世間的任務,從幫助他人和獲得經驗中擁有喜樂,這種情形根本不會發生。
解決無聊的方法就是對身邊的人事物產生積極活耀的興趣,透過日常生活學習生命,從我們的同胞身上、日常生活事件中,不斷學習隱藏在萬事萬物下的真理,在學習知識與經驗中忘記自己,並隨時注意是否有可以同行的旅行者。因此我們不論在工作或玩樂之中,都能擁有學習的熱情,想要感受真實的事物、真實的冒險並擁有好的德性,當我們培養技能時,也會發現我們正逐漸學習從小地方獲得滿足,先前被我們認為是無聊且平凡的事件,都會變成研究與冒險的新契機。喜樂是來自於生命中簡單的事物,因為他們最接近偉大真理-真正的喜樂在此。
一昧順從只會讓人變成生命旅程中粗心大意的旅行者,讓躲藏在暗處的負能量有機可乘,如果我們每天都活得精神飽滿,充滿對冒險的喜樂,這些負能量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身體。不論我們停靠何處,不論是繁華大城市的一個工人,或山頂上一個孤單的牧羊人,我們都要盡力將單調的事物變成一種興趣,將無聊的工作變成每一項可能獲得令人歡喜的經驗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人性與宇宙基本法則研究的濃厚興趣。
所有角落都隱藏著可以觀察造物主法則的豐富機會,不論在山谷之間或同胞之間。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把生命變成一場充滿好奇的冒險,就不會再感到無聊,透過從中習得的知識,尋求心智與靈魂以及神聖萬物之間的和諧。
另一個好方法是放下心中的恐懼。自然的人類世界中其實是沒有恐懼的,因為我們內在的神聖本性是無敵且永恆的,如果我們能了解這一點,瞭解大家都是造物主的子民,就不會對任何事感到害怕了。在物質主義的年代裡,恐懼會刺激人們增加世俗的產業(不論是身體或財富),用這些物品來建築自己的世界,因為它們是如此虛幻,難以獲得,又無法長期擁有,所以我們變得極端焦慮,無時無刻都在擔心會失去它們。
在這個年代中,對疾病的恐懼已經成長到對人做出傷害的地步,因為我們的害怕對它打開了大門,讓病毒更容易進入體內。這些恐懼都是因為只考慮自己利益而產生的,因為如果我們真心的在乎他人的福祉,我們根本不會有時間擔心自己的疾病。當我們知道,疾病真正的原因來自於我們的人格,完全受我們控制,我們就能充滿理智、不再害怕,因為我們知道解葯就在自己手中。若我們能努力尋求人格的和諧,對疾病的恐懼就會降到害怕被閃電劈中或被流星隕石碎片打到的程度。
我們一定要記得,身體只是靈魂在俗世的居所,我們在其中短暫居住,只是為了要和世界接觸,以取得經驗與知識。不要過於眷戀自己的身體,但以關懷和敬意好好對待它,它才能維持健康,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過於專注或焦慮身體的狀況,試著盡量忘記它的存在,將身體當成靈魂與心智的交通車,當作我們意志的僕人。
最後,要盡量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被懷疑或沮喪打擊而心情沉重,記住這些負面情緒並不屬於我們,因為我們的靈性只知道喜樂與幸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