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就是我的家,她了解我,因為她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她是最清楚我的人,因為她允許我做每件事........是每件事。
在印度,光明節到來時,人們會開始賭博。
那種儀式很奇怪:三天之內,賭博是合法的,在那以後你去賭博不是被抓就是被罰。
我告訴我的外婆:「我想賭博。」
她問我:「你要多少錢?」
連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猜她會說:「不能去賭。」而她卻說:「想賭是嗎?」接著她就給了我一百盧比的錢票,並告訴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賭,因為一個人只能靠經驗去學習。
她的這種方法給了我莫大的幫助。一次,我想去找個妓女。我那時才十五歲,聽說有個妓女來到村子裡了。我外婆問我:「你知道妓女意味著什麼嗎?」
我說:「我不很清楚。」
然後她說:「那你必須去看看,但首先只是去看她唱歌跳舞。」
在印度,妓女會先來一段歌舞,但她的歌舞非常下三濫,而那個女人醜得讓我嘔吐!才到一半時間,在她結束歌舞表演並賣身之前,我就回家了。我的南妮問我:「為什麼你這麼早回來?」
我回答說:「好噁心。」
後來讀了吉恩-保羅*薩特的書<噁心>,我方才了解我那天晚上是怎麼回事。但我外婆甚至允許我去找妓女。我不記得她曾對我說不。
我想要抽煙,她說:「記住一件事:抽煙可以,但只在房間裡抽。」
我說:「為什麼?」
她說:「其他人會反對,所以你可以在房間裡抽。我會提供香煙給你。」她一直給我香煙,直到我說:「夠了!我再也不要了。」
我的南妮準備好最大的尺度來幫我經驗我自己。了解的方法就是去親身經曆,而不是被告知。父母們就是這樣另人反胃的,他們會不斷告誡你。一個小孩就是神的重生。他應該受到尊敬,應該被給予任何機會去成長,去存在──不是根據你,而是他們自己的潛能。 【奧修與外婆】
語騫愛的音樂生活記事
為幸福加溫...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很多活著的人會想要與死去的人會合;可是仔細觀察後我們發現,事實上是死去的人前來和活著的人會合.他們帶著絕對的友善,並保持一段距離,存活於活的人心中.
有些人深信,死去的人是不幸的、 淒涼的,但是我們也可以說死去的人超然事外, 反而活著的人更為辛苦。.
敬重死去的人,死亡便能引領他.逃避死亡的人,死亡一定會抓住他.活著的人是仍未得到完整的.死去的人才達到完整階段,我們對完整的渴望,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渴望.因此,當我們活著時,我們必須敬重這不完整.
這裡有一種互相影響的運作:一方面,活著的人尊敬死去的人,因此他們比較容易面對死亡,而死去的人也把一份祥和送給活著的人.
我們以為死去的人離開了我们.其實不然,他們是無所不在:他們存在我們的身體內; 世世代代的祖先仍活在我們的身體裡;在家庭的心靈內,死去的人是長存不散的;而在我們所稱的更偉大的靈魂整體內,任何分別都得到化解.
很多人以為生命是最高的價值,為了生命他们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他们以為活得越久越好,但從另一個更偉大的角度來看,生命是渺小的,是來自不知明的遠方.這個遠方更偉大,當生命完結,我们只不過是歸回到那個不知名的遠方.
有些人深信,死去的人是不幸的、 淒涼的,但是我們也可以說死去的人超然事外, 反而活著的人更為辛苦。.
敬重死去的人,死亡便能引領他.逃避死亡的人,死亡一定會抓住他.活著的人是仍未得到完整的.死去的人才達到完整階段,我們對完整的渴望,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渴望.因此,當我們活著時,我們必須敬重這不完整.
這裡有一種互相影響的運作:一方面,活著的人尊敬死去的人,因此他們比較容易面對死亡,而死去的人也把一份祥和送給活著的人.
我們以為死去的人離開了我们.其實不然,他們是無所不在:他們存在我們的身體內; 世世代代的祖先仍活在我們的身體裡;在家庭的心靈內,死去的人是長存不散的;而在我們所稱的更偉大的靈魂整體內,任何分別都得到化解.
很多人以為生命是最高的價值,為了生命他们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他们以為活得越久越好,但從另一個更偉大的角度來看,生命是渺小的,是來自不知明的遠方.這個遠方更偉大,當生命完結,我们只不過是歸回到那個不知名的遠方.
摘自 心靈活泉 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海寧格 著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大師 被譽為本世紀引起心理治療界極大震撼的國際級大師 他的洞見不僅貫穿了心理學的核心 更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 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 在探索生命的核心議題 他從心靈的移動 發展到與道同行
厭食症的解決方法是孩子對父母兩人或其中一人說: 我會留下來
嘔吐症的解決方法是當孩子進食後想嘔吐時 對父親說 我會留下來 然後再進食
暴食症的有效方法是 想像坐在父親的大腿上 他餵我吃飯
過敏症 對於過敏症我有一個系統成因的假設 過敏症大多和幼年時愛的聯繫中斷有關 主要是與母親愛的聯繫 不過中間也有可能是中斷與父親愛的聯繫
哮喘症 往往是因愛的聯繫中斷
憂鬱症 憂鬱症的成因通常是當父母其中一方被排除 在孩子心中沒有位子
海寧格: 你要在心中給母親一個位置 連同他的疾病 完全的接受他讓他填滿你心中的空洞 帶著母親給你的力量照顧孩子和丈夫 請輕輕垂下頭來 對母親說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個案: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海寧格: 也是最適合的
個案: 也是最適合的
海寧格: 唯一正確的母親
個案: 唯一正確的母親
海寧格: 覺得怎樣? 個案: 如釋重負
治療憂鬱症的方法就是被排除的父母一方 重新在心中得到一個位置
海寧格: 你要在心中給母親一個位置 連同他的疾病 完全的接受他讓他填滿你心中的空洞 帶著母親給你的力量照顧孩子和丈夫 請輕輕垂下頭來 對母親說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個案: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海寧格: 也是最適合的
個案: 也是最適合的
海寧格: 唯一正確的母親
個案: 唯一正確的母親
海寧格: 覺得怎樣? 個案: 如釋重負
治療憂鬱症的方法就是被排除的父母一方 重新在心中得到一個位置
遺傳疾病是我們為生命付出的代價 正如承認生命 我們也要承認遺傳疾病 如果我們真正的接受父母 一股強大的生命力便會湧現出來保護著我們
疾病與平衡補償
在家庭的極度深層中 是以一個平等原則在運作著 當有人因他所受的痛苦比別人多 以為自己超越別人 以為自己能操縱生活 不必顧慮或尊重別人 靈魂會提出抗議 並且尋找平衡補償 尊敬被我傷害的人與被我排除的人 通常是治療開始的第一步 在給予尊敬中 平等原則會繼續再次運作 美好的事物也能發展
在家庭的極度深層中 是以一個平等原則在運作著 當有人因他所受的痛苦比別人多 以為自己超越別人 以為自己能操縱生活 不必顧慮或尊重別人 靈魂會提出抗議 並且尋找平衡補償 尊敬被我傷害的人與被我排除的人 通常是治療開始的第一步 在給予尊敬中 平等原則會繼續再次運作 美好的事物也能發展
摘自 心靈活泉 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海寧格 著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大師 被譽為本世紀引起心理治療界極大震撼的國際級大師 他的洞見不僅貫穿了心理學的核心 更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 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 在探索生命的核心議題 他從心靈的移動 發展到與道同行 家族排列受德國醫界肯定和接受
一位醫生曾告訴我,他對癌症病患的觀察,表面上他們是與疾病搏鬥,但在深層底下,他们是願意追隨疾病走入死亡。
透過家排,我們可以見到一些被隱藏的東西。家排時我曾問個案:「這排列中真正代表癌症的人是誰?」他說:「我爸爸。」他父親很早就去逝了。排列顯示他深深願意以死亡追隨父親,癌症對他的深層意義是要與父親會合。個案內心深處運作的動力是:「我要以死追隨你。我實在太想念你了,失去你使我無法活下去,我寧願死掉。」,一股難以置信的愛會湧上心頭,癌症也無法嚇阻他。在家排中,我讓個案張開眼面對父親,對他說:「我太愛你了,我希望以死與你會合。」他馬上會覺察到父親會非常傷心,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好好活下去。孩子應該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對父母的愛。例如,望著父親的眼睛說:「我會留住你給我的一切,好好的生活,請你保佑我,直到生命的終結,我便會追隨你而去。」你們可以看到同樣的愛 先前導致疾病,現在卻可以作為支持生命的動力。很多疾病、自殺傾向或頻頻發生的意外,都受這個動力的影響。
健康的意思是,我們與自己的身體,以及周圍環境處於和諧的關係,比如當他有好的良知,他會感到舒服,與周遭環境也和諧,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感覺屬於家庭。
透過家排,我們可以見到一些被隱藏的東西。家排時我曾問個案:「這排列中真正代表癌症的人是誰?」他說:「我爸爸。」他父親很早就去逝了。排列顯示他深深願意以死亡追隨父親,癌症對他的深層意義是要與父親會合。個案內心深處運作的動力是:「我要以死追隨你。我實在太想念你了,失去你使我無法活下去,我寧願死掉。」,一股難以置信的愛會湧上心頭,癌症也無法嚇阻他。在家排中,我讓個案張開眼面對父親,對他說:「我太愛你了,我希望以死與你會合。」他馬上會覺察到父親會非常傷心,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好好活下去。孩子應該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對父母的愛。例如,望著父親的眼睛說:「我會留住你給我的一切,好好的生活,請你保佑我,直到生命的終結,我便會追隨你而去。」你們可以看到同樣的愛 先前導致疾病,現在卻可以作為支持生命的動力。很多疾病、自殺傾向或頻頻發生的意外,都受這個動力的影響。
健康的意思是,我們與自己的身體,以及周圍環境處於和諧的關係,比如當他有好的良知,他會感到舒服,與周遭環境也和諧,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感覺屬於家庭。
摘自 心靈活泉 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海寧格 著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大師 被譽為本世紀引起心理治療界極大震撼的國際級大師 他的洞見不僅貫穿了心理學的核心 更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 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 在探索生命的核心議題 他從心靈的移動 發展到與道同行 家族排列受德國醫界肯定和接受
海寧格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海寧格大師 被譽為本世紀引起心理治療界極大震撼的國際級大師 他的洞見不僅貫穿了心理學的核心 更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 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 在探索生命的核心議題 他從心靈的移動 發展到與道同行 家族排列受德國醫界肯定和接受
你不需要証明自己
佛陀有顆敞開的心,
他的心對重生充滿慈悲,
雖然他關心著別人的苦難,
也想要幫助世人解脫,
但他仍會回到自己的中心。
佛陀有顆敞開的心,
他的心對重生充滿慈悲,
雖然他關心著別人的苦難,
也想要幫助世人解脫,
但他仍會回到自己的中心。
You do not have to prove yourself.
Buddha had an open heart; his heart was full of compassion for other living beings.
Even though he would care about their suffering and wanted to help relieve it,
he would still remain centered inside his own being.
Buddha had an open heart; his heart was full of compassion for other living beings.
Even though he would care about their suffering and wanted to help relieve it,
he would still remain centered inside his own being.
常常當你迎向別人,想要幫助他,並吸收他的能量之後。
你覺得你可以為他的問題提供一個解決之道,
你有沒有想過,
認為自己知道別人問題的解決方式是很冒失的呢?
或許你並不知道正確的解決之道,
或許你只是想要回復融洽,看到他們臉上的微笑,
或者得到他們的認同。
放下這樣的急切、這樣的渴望,
不要解決別人的問題。
Often, when you reach out to others to help and assist them,
and you absorb their energies, you think you can offer a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s.
Has it ever occurred to you that it is quite presumptuous to assume you know the solution? It might be that you do not really know what is the correct solution for them. Maybe you are just eager to restore harmony, to see a smile on their face, or to get their approval. Let go of that eagerness, that desire. Do not solve another person's problems.
真正對他人的慈悲是,儘管你同情他們,
你仍然相信他們有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你相信他們的力量,這會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從腹部的層次你了解到,成長需要時間,
你自己本身也在成長的過程裡。
常常,那種想要需幫助別人、給與別人什麼的渴望是
和你內心的不安全感有關,
你怕自己不夠好,因此你必須成就什麼,
或成為他人眼中重要的人,
事實上,當你和自己內心的佛性連結時,
對別人才是最有幫助的,
然後你所散發的平靜、安詳會撫慰他們。
A key to true compassion with other persons is that,
although you empathize with them,
you remain trustful that they own the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s.
You are convinced of their strength and this will bring you peace of mind.
You realize, from the level of the abdomen,
that growth processes take time and you are in a growth process yourself.
Often the need to help, to give, to be of assistance to others,
is related to an insecurity within yourself. You are afraid that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and therefore you have to achieve something, or be someone for another person. In fact, you are most helpful to other people if you connect with that Buddha nature inside yourself. The calmness, the tranquility, that you then radiate will soothe them.
這也意味著,當你不做任何事、不幫助任何人、
對其他人不重要的時候,
你就夠棒的了,
這樣的你就已經夠好的了,
因為你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像一棵樹、一朵花、一座山,
你有權存在,因為你是萬有的一部分,
你不需要証明自己,
動物或花不需要去捍衛自己的存在,
它就只是在,你也只是在,
你是靈的一種表現,是合一的一種表現,這就夠了!
It also means something to yourself;
it means you are good enough even when not doing anything,
or helping anyone, or meaning anything to anyone else.
You are good as you are, because you are a part of nature.
Like a tree, or a flower, or a mountain, you have a right to be,
simply because you are a part of the whole.
You do not have to prove yourself.
An animal or a flower does not feel the need to defend itself for being,
it is simply there � you are simply there.
You are an expression of spirit, of oneness, and that is enough!
你覺得你可以為他的問題提供一個解決之道,
你有沒有想過,
認為自己知道別人問題的解決方式是很冒失的呢?
或許你並不知道正確的解決之道,
或許你只是想要回復融洽,看到他們臉上的微笑,
或者得到他們的認同。
放下這樣的急切、這樣的渴望,
不要解決別人的問題。
Often, when you reach out to others to help and assist them,
and you absorb their energies, you think you can offer a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s.
Has it ever occurred to you that it is quite presumptuous to assume you know the solution? It might be that you do not really know what is the correct solution for them. Maybe you are just eager to restore harmony, to see a smile on their face, or to get their approval. Let go of that eagerness, that desire. Do not solve another person's problems.
真正對他人的慈悲是,儘管你同情他們,
你仍然相信他們有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你相信他們的力量,這會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從腹部的層次你了解到,成長需要時間,
你自己本身也在成長的過程裡。
常常,那種想要需幫助別人、給與別人什麼的渴望是
和你內心的不安全感有關,
你怕自己不夠好,因此你必須成就什麼,
或成為他人眼中重要的人,
事實上,當你和自己內心的佛性連結時,
對別人才是最有幫助的,
然後你所散發的平靜、安詳會撫慰他們。
A key to true compassion with other persons is that,
although you empathize with them,
you remain trustful that they own the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s.
You are convinced of their strength and this will bring you peace of mind.
You realize, from the level of the abdomen,
that growth processes take time and you are in a growth process yourself.
Often the need to help, to give, to be of assistance to others,
is related to an insecurity within yourself. You are afraid that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and therefore you have to achieve something, or be someone for another person. In fact, you are most helpful to other people if you connect with that Buddha nature inside yourself. The calmness, the tranquility, that you then radiate will soothe them.
這也意味著,當你不做任何事、不幫助任何人、
對其他人不重要的時候,
你就夠棒的了,
這樣的你就已經夠好的了,
因為你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像一棵樹、一朵花、一座山,
你有權存在,因為你是萬有的一部分,
你不需要証明自己,
動物或花不需要去捍衛自己的存在,
它就只是在,你也只是在,
你是靈的一種表現,是合一的一種表現,這就夠了!
It also means something to yourself;
it means you are good enough even when not doing anything,
or helping anyone, or meaning anything to anyone else.
You are good as you are, because you are a part of nature.
Like a tree, or a flower, or a mountain, you have a right to be,
simply because you are a part of the whole.
You do not have to prove yourself.
An animal or a flower does not feel the need to defend itself for being,
it is simply there � you are simply there.
You are an expression of spirit, of oneness, and that is enough!
內在的小我想要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人,
想要有用,想要創造改變,
但這是你的靈魂對你真正的渴望嗎?
不是的,因為你的靈魂本身就是平靜,
是的,你的靈魂會在外在世界表達它自己,
就像一朵花在外在世界分享它的美一樣,
但是它不用證明自己,或為自己的存在找理由,
所以接受這樣的體會吧!
在你的生活中,沒有像你想像那麼多的事要去成就的,
你真的可以更放鬆一點,
你是整體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可以改變這個事實。
The ego part inside you wants to be someone,
wants to be useful, to make a difference.
But is that what your soul really desires of you?
It is not, because your soul is at peace with itself.
Yes, it does seek expression in the outside world,
it wants to share itself like a flower shares its
beauty, but it does not need to prove itself or justify its existence.
Just take in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re is not as much to achieve in your life as you think.
You can truly relax a bit more.
You are a part of the whole, nothing can change that.
想要有用,想要創造改變,
但這是你的靈魂對你真正的渴望嗎?
不是的,因為你的靈魂本身就是平靜,
是的,你的靈魂會在外在世界表達它自己,
就像一朵花在外在世界分享它的美一樣,
但是它不用證明自己,或為自己的存在找理由,
所以接受這樣的體會吧!
在你的生活中,沒有像你想像那麼多的事要去成就的,
你真的可以更放鬆一點,
你是整體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可以改變這個事實。
The ego part inside you wants to be someone,
wants to be useful, to make a difference.
But is that what your soul really desires of you?
It is not, because your soul is at peace with itself.
Yes, it does seek expression in the outside world,
it wants to share itself like a flower shares its
beauty, but it does not need to prove itself or justify its existence.
Just take in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re is not as much to achieve in your life as you think.
You can truly relax a bit more.
You are a part of the whole, nothing can change that.
在"靈性煉金術"作者潘蜜拉(Pamela Kribbe)的網站上,看到這有關佛陀的靈訊- Experiencing the Buddha Energy,節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好片推薦 羅馬尋夢園 榮獲全世界14項國際影展大獎
精采對白
女:我就是你的藥! 你那些小病不用吃藥, 試試看一個禮拜不吃會不會死
* * *
在一個氣氛極佳的高級餐廳內,男對著美味的餐點遲疑著....
女: 怎麼了?
男: 這會讓我尿酸高 明天不知道會怎樣?
女: 你會有個美好的回憶, 覺得這晚上一切都棒透了! 這高尿酸的玩意兒好吃極了, 我愛你, 難道愛情也要看有沒有病?
男看著蛋糕說: 吃完這個我的膽固醇要破表了.....
女: 其實你不是害怕死亡, 而是害怕享受生活.
男: 你的口氣聽起來像是靈修老師, 難道你不怕死?
女: 不怕
男: 你是個健康的人, 只是有些小酸小痛, 等你真正病重的時候,
你就會懷念這些美好的時刻...
.https://youtu.be/x3O0JiB_Dyk
精采對白
女:我就是你的藥! 你那些小病不用吃藥, 試試看一個禮拜不吃會不會死
* * *
在一個氣氛極佳的高級餐廳內,男對著美味的餐點遲疑著....
女: 怎麼了?
男: 這會讓我尿酸高 明天不知道會怎樣?
女: 你會有個美好的回憶, 覺得這晚上一切都棒透了! 這高尿酸的玩意兒好吃極了, 我愛你, 難道愛情也要看有沒有病?
男看著蛋糕說: 吃完這個我的膽固醇要破表了.....
女: 其實你不是害怕死亡, 而是害怕享受生活.
男: 你的口氣聽起來像是靈修老師, 難道你不怕死?
女: 不怕
男: 你是個健康的人, 只是有些小酸小痛, 等你真正病重的時候,
你就會懷念這些美好的時刻...
.https://youtu.be/x3O0JiB_Dyk
有母親病的人會對父母的愛有執著心,無論是因幼年時愛的不足夠,所以渴望或快被沉重的愛壓垮,都會繼續背這十字架。
孩提時不為雙親疼愛,內心沒有獲得滿足的人,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愛,獲得認同,會一直對父母愛懷抱執著心,而越是被過度疼愛,就會缺乏自主、長不大,也越無法脫離父母的懷抱。
得不到父母認同的人會覺得自己是廢人,不知不覺中為自我否定所困。有些人會沉溺在自殘的行為中。也有人想報復自己的雙親、也有人以否定不認同的方式,將父母從自己人生切割出去 才勉強保住自己。只是即使和父母保持距離,盡量不見面,也不表示能保有內心的平靜。也有人明明離開了父母,卻一直渴求能替代父母的人,持續沉溺於補償性的行為。
渴望母親的心就是如此深切,這就是人的本質。
有母親病的人
1.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2.通常扮演乖寶寶的角色:看對方臉色,行事不由得會想要去討好對方。有時為了配合對方,甚至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或影響自己的生活,孩子都想被愛。更何況是不受父母寵愛的孩子,為了想要被愛會不斷的觀察父母的反應,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乖寶寶的行為舉止。
3.孝順的孩子容易受控制和支配:在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那就是在虐待並控制自己的雙親面前抬不起頭來,並不斷奉獻自己的小孩。
愛美的雙親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之後和父親只有偶爾見面,姐姐從小就得母親的歡心,不知為什麼愛美總是為母親冷落,經常處於被忽略的狀態。
即使如此,小時候的愛美很好帶、很優秀,也經常幫做家事。然而母親讚美的總是姊姊。明明同為姐妹, 自己卻好像幫傭似的,主動站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希望被母親接納。
到了青春期過去壓抑的慾望一下子想要尋找出口。面對男性友人或年長的男性,渴求關愛的愛美對於甜言蜜語往往容易心動。在家裡當個灰姑娘、那個可憐的自己,一旦被人當公主般呵護吹捧,那種愉悅讓人無法抵擋。往往在還沒有看清對方的狀況下,就輕易踏進複雜的男性關係。那是他第一次感到自我的價值以及被認同感。在那些分不清好壞的男人關係中,其中有些人是利用愛美的身體,或要他奉獻金錢。關係就算是如此,但往往對方只要說好聽話,愛美就覺得自己的寂寞有人理解似的,甚至可以為此出賣身體賺錢供男人玩樂。甚至有人對她哭訴需償還的債務,他就去調度數十萬的金額給他。當他知道那些錢 其實是被男人拿去用來跟其他女人租屋時儘管覺得生氣也不覺得是被騙上當,都會一再相信對方的荒唐藉口。不小心掉進那些懂得真愛的人能輕易看穿的愛情陷阱,這是母親病產生的可悲性。
P.S. 第七章 克服母親病
摘自 母親這種病 岡田尊司著 時報出版
孩提時不為雙親疼愛,內心沒有獲得滿足的人,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愛,獲得認同,會一直對父母愛懷抱執著心,而越是被過度疼愛,就會缺乏自主、長不大,也越無法脫離父母的懷抱。
得不到父母認同的人會覺得自己是廢人,不知不覺中為自我否定所困。有些人會沉溺在自殘的行為中。也有人想報復自己的雙親、也有人以否定不認同的方式,將父母從自己人生切割出去 才勉強保住自己。只是即使和父母保持距離,盡量不見面,也不表示能保有內心的平靜。也有人明明離開了父母,卻一直渴求能替代父母的人,持續沉溺於補償性的行為。
渴望母親的心就是如此深切,這就是人的本質。
有母親病的人
1.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2.通常扮演乖寶寶的角色:看對方臉色,行事不由得會想要去討好對方。有時為了配合對方,甚至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或影響自己的生活,孩子都想被愛。更何況是不受父母寵愛的孩子,為了想要被愛會不斷的觀察父母的反應,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乖寶寶的行為舉止。
3.孝順的孩子容易受控制和支配:在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那就是在虐待並控制自己的雙親面前抬不起頭來,並不斷奉獻自己的小孩。
愛美的雙親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之後和父親只有偶爾見面,姐姐從小就得母親的歡心,不知為什麼愛美總是為母親冷落,經常處於被忽略的狀態。
即使如此,小時候的愛美很好帶、很優秀,也經常幫做家事。然而母親讚美的總是姊姊。明明同為姐妹, 自己卻好像幫傭似的,主動站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希望被母親接納。
到了青春期過去壓抑的慾望一下子想要尋找出口。面對男性友人或年長的男性,渴求關愛的愛美對於甜言蜜語往往容易心動。在家裡當個灰姑娘、那個可憐的自己,一旦被人當公主般呵護吹捧,那種愉悅讓人無法抵擋。往往在還沒有看清對方的狀況下,就輕易踏進複雜的男性關係。那是他第一次感到自我的價值以及被認同感。在那些分不清好壞的男人關係中,其中有些人是利用愛美的身體,或要他奉獻金錢。關係就算是如此,但往往對方只要說好聽話,愛美就覺得自己的寂寞有人理解似的,甚至可以為此出賣身體賺錢供男人玩樂。甚至有人對她哭訴需償還的債務,他就去調度數十萬的金額給他。當他知道那些錢 其實是被男人拿去用來跟其他女人租屋時儘管覺得生氣也不覺得是被騙上當,都會一再相信對方的荒唐藉口。不小心掉進那些懂得真愛的人能輕易看穿的愛情陷阱,這是母親病產生的可悲性。
P.S. 第七章 克服母親病
摘自 母親這種病 岡田尊司著 時報出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