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斷捨離

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
• 作者:山下英子
• 譯者:羊恩媺
• 出版社:平安文化

「斷捨離」。一言以蔽之,斷捨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總而言之,就是經由整理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為此,各位要採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而不斷重複「斷」和「捨」到最後,得到的狀態就是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捨離和單純的打掃、整理不一樣,不須以「好可惜喔」、「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思考重點,而要自問「這個物品適合自己嗎」,也就是說,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斷捨離就是利用「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為主軸,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不是「這個物品經常使用」→「留下來」,而是「我要用」→「必要」的思考模式。主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則永遠都是「現在」。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物品就儘管放手,只選擇需要的物品。這個動作會讓各位從「看得見的世界」走進「看不見的世界」,最後就能夠深入了解自己了。這麼一來,連心靈都會完全輕鬆起來,能夠肯定最初原本的自己。

斷捨離」是「不整理的整理法」如果貫徹「捨」這個動作,就會出現只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裡。

而時間就是「現在」,因此這些具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會經常更新=新陳代謝。只要認真整理收拾,自然也能樂於更換物品,原因在於您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多餘的東西,最後只想留下真正喜歡、必要的東西,這就是「斷」的狀態。所謂斷捨離的定義,就是在實行這個「斷」和「捨」之後,進而放開對物品的執著,處於輕鬆自在的狀態(=離)。原本是討厭的事情、義務,然而經過斷捨離之後,這個觀念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在斷捨離之中,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你的房子就可以從「倉庫」改稱為「住家」。因為沒有用的物品,全都被趕出去了。收納廢物也沒有意義,真正需要進行收納術,得從這個階段開始。居家空間只放著最重要的物品會成為連收納產品都不需要的空間、收納術毫無用處的世界,於是便不稱之「住家」,而稱為「自在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