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考生與家長的一份建議
◎人本教育基金會
決定要申請一所學校,或登記分發選填志願時,傳統上,大家都是看過去幾年各校的排行;如果這是選校的唯一指標,那就是把自己的判斷拱手讓人了。
我們主張: 不要以別人的選擇,做為自己選擇的唯一參考!!
換言之,家長或考生應該掌握自己獨立判斷的權利。以下是我們建議的「了解一所學校」的方法。
一、 詳細閱讀各級教育行政單位所做的「學校評鑑」。家長與學生應有充分的權利取得這項資訊。(或著從其中可以看出所謂明星學校的評鑑排名並不在前茅)
二、 上網瀏覽學校網站,可以特別注意:
1. 辦學理念與學校特色,是否與其它訊息一致。
2. 各科目或系組的教學研討會,是否積極運作,這代表教師的研究風氣。
3. 學生的討論區,或者從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校方的某些觀點。(這不是在任何正式的文件或簡介資料上能看到的)
三、 探查各項教學設備,以及學生使用的自由度。(例如是否有設備是備而不用的)
四、 針對職校,詢問實習和建教合作的制度和運作方式,其中是否有將學生當廉價勞工使用的情形。
五、 針對私校,查看繳費單上的各個項目,以及各項學雜費收取與使用情形。
六、 了解師資陣容,應特別注意是否仍有學歷不足的不合格教師等問題。
七、 關於學生人權與校園生活,應該探究:
1. 是否備有學生手冊,其中對各項校規是否有具體說明
2. 服裝儀容等規定是否合理,以及該類規定是否透過合法程序形成
3. 訓輔工作是否尊重學生人格,可以請學校提出具體例證說明如何處理學生違反校規情事
4. 師生之間相處模式,是否符合親切但相互尊重的原則
5. 學生是否有有效的申訴管道
八、 關於教學,應該探究:
1. 課堂內是否常有討論,或僅由教師單向灌輸
2. 考試的方式與頻率是否合理
3. 作業的方式與頻率是否合理
九、 應探究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以了解教師的「專業自主」是否在學校中得到充份發展
十、 應探究家長會的運作,以了解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情形,或是否對學校形成某種良性監督
以上諸端,除前一、二項外,都必須透過與學校直接接觸才能真正得到正確訊息;所以我們認為學校必須安排「參觀日」,讓對學校有興趣的家長與學生,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徹底了解學校的各個方面:
一、 索取各種書面資料
二、 與部分教師座談
三、 與部分在校生座談
四、 參觀各個教室(包括實驗室、工廠等)的上課情形
五、 在校園中漫步,以感受整體校風以及師生面貌
我們深深相信,以上「了解學校」的方式,如果能普遍推行,必然可以彰顯家長與學生的「多元的價值」;對於辦學的一方,也一定可以產生提示督促的作用,全面提升高中職的教育品質。唯有如此,社會才能從「一窩蜂擠明星學校」的升學主義歪風中跳脫出來,而真正走向「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讓每個人盡情發揮」的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
◎人本教育基金會
決定要申請一所學校,或登記分發選填志願時,傳統上,大家都是看過去幾年各校的排行;如果這是選校的唯一指標,那就是把自己的判斷拱手讓人了。
我們主張: 不要以別人的選擇,做為自己選擇的唯一參考!!
換言之,家長或考生應該掌握自己獨立判斷的權利。以下是我們建議的「了解一所學校」的方法。
一、 詳細閱讀各級教育行政單位所做的「學校評鑑」。家長與學生應有充分的權利取得這項資訊。(或著從其中可以看出所謂明星學校的評鑑排名並不在前茅)
二、 上網瀏覽學校網站,可以特別注意:
1. 辦學理念與學校特色,是否與其它訊息一致。
2. 各科目或系組的教學研討會,是否積極運作,這代表教師的研究風氣。
3. 學生的討論區,或者從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校方的某些觀點。(這不是在任何正式的文件或簡介資料上能看到的)
三、 探查各項教學設備,以及學生使用的自由度。(例如是否有設備是備而不用的)
四、 針對職校,詢問實習和建教合作的制度和運作方式,其中是否有將學生當廉價勞工使用的情形。
五、 針對私校,查看繳費單上的各個項目,以及各項學雜費收取與使用情形。
六、 了解師資陣容,應特別注意是否仍有學歷不足的不合格教師等問題。
七、 關於學生人權與校園生活,應該探究:
1. 是否備有學生手冊,其中對各項校規是否有具體說明
2. 服裝儀容等規定是否合理,以及該類規定是否透過合法程序形成
3. 訓輔工作是否尊重學生人格,可以請學校提出具體例證說明如何處理學生違反校規情事
4. 師生之間相處模式,是否符合親切但相互尊重的原則
5. 學生是否有有效的申訴管道
八、 關於教學,應該探究:
1. 課堂內是否常有討論,或僅由教師單向灌輸
2. 考試的方式與頻率是否合理
3. 作業的方式與頻率是否合理
九、 應探究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以了解教師的「專業自主」是否在學校中得到充份發展
十、 應探究家長會的運作,以了解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情形,或是否對學校形成某種良性監督
以上諸端,除前一、二項外,都必須透過與學校直接接觸才能真正得到正確訊息;所以我們認為學校必須安排「參觀日」,讓對學校有興趣的家長與學生,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徹底了解學校的各個方面:
一、 索取各種書面資料
二、 與部分教師座談
三、 與部分在校生座談
四、 參觀各個教室(包括實驗室、工廠等)的上課情形
五、 在校園中漫步,以感受整體校風以及師生面貌
我們深深相信,以上「了解學校」的方式,如果能普遍推行,必然可以彰顯家長與學生的「多元的價值」;對於辦學的一方,也一定可以產生提示督促的作用,全面提升高中職的教育品質。唯有如此,社會才能從「一窩蜂擠明星學校」的升學主義歪風中跳脫出來,而真正走向「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讓每個人盡情發揮」的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