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溫柔可以教

溫柔可以教
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為什麼要『收』棍子?」辦公室內,辯才無礙的阿偉上門來「理論」。他雙手抱胸,橫眼看我,一副要我好看的樣子。
 「一個人為什麼要拿棍子?」心平氣和的,我反問。
 「玩啊,削皮啊。」
 「大人打人或拿著棍子嚇人,會讓小孩害怕;小孩拿著棍子,其他的小孩也害怕。可能他會去弄根更大的棍子,想增加自己的力量。」
 「我只是拿著。」
 「拿著也讓人害怕。」我問,「同學喜不喜歡你?」
 「要看是誰。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阿偉說得誠懇,但彷彿不在談他自己的事。
 我再問:「有沒有人怕你?」阿偉輕輕點頭,氣焰高張的臉,突然變得「平整」了。
 「害怕,通常聯結恨和討厭。沒有看過誰是:『我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因為我好怕他!』」
 「可是,」阿偉說,「有時候很氣,就很想罵人啊!就像,很想上課,可是,有的人很吵。」
 「『你很吵耶!白癡啊!』是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我很想上課,你的聲音太大,我沒辦法聽到老師講的,能不能小聲一點?』雖然,花的時間比較久,但比較有用。」
 「何況,當一個人罵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毒素;」阿偉的眼睛越睜越大,我趁勝追擊,「溫柔甜蜜的說話時,大腦會分泌有益身體健康的荷爾蒙。這是一本大腦科學書籍提到的。」
 「我很想改,改不了怎麼辦?」
 「先不要動怒。試著慢慢說自己的感覺;如果火氣上來了,暫時先避開,等自己平靜下來,再回來面對。」最後,我們約定,為了自己,兩個禮拜不罵人。
 突然,一聲巨響。門邊的箱子被校狗弄翻,飼料撒了一地,狗也被聲響嚇得跑開。我趕忙出去,撿拾飼料時,一面跟狗說:「不怕,沒有關係。」同時,轉身跟阿偉說:「這種時候,你可以衝出去罵狗;也可以這樣做。」他也跟著出來,一面收拾,一面餵狗。
 一年級的小女生聞聲而來,不斷地問:「是誰打翻的?」沒想到阿偉輕輕地說:「誰打翻的不重要。」一面餵狗,一面溫柔地教那幾個小女生怎樣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