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裴利:
http://www.childcarecollection.net/paley
http://www.wpr.org/book/990919a.htm
薇薇安裴利是一個已退休的幼教老師,但她的幼教哲學卻越來越受到注目!裴利多年來一直強調如何運用「說故事、演故事」,來讓成年人更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此外裴莉也認為: 對孩子而言,玩是很重要的事,它是一種過程,幫助他們建立對一切的認知。
裴利是美國一位已退休的幼秩園老師,她因發現幼兒想像遊戲的重要性而聞名。她非常仔細觀察過幼兒所創造並自己擔綱演出的故事,然後在課後一遍又一遍地聽她在課堂上錄下的實況。裴利相信幼兒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只解決問題、抒發情感、提供結論、和同學建立關係,同時他們也立下規則來協助他們自己克服障礙。
儘管裴利為大量的教學活動忙得不可開交,她仍找到時間來思考幼兒的推理與行為的本質。她不是只膚淺地看到孩子們行為表面的問題,她還把事情做徹底的分析。例如「處罰椅」的問題。她發現處罰椅根本沒有用處,即使經過處罰以後,孩子們的行為根本沒有改善,他們的心思不在思過,而是在他們自己的想像世界裡。裴利很快地就停止強迫孩子接受成人所立下的規定,孩子們不再坐上那張被全世界各地許多老師認為能有效糾正孩子行為的處罰椅。裴利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使她建立了一個新的方式來進行她的課程。她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建立了他們教室裡唯一的規定,那就是「你不可以說『你不能玩』。」沒有人被排擠在外,團體裡的每個孩子都受歡迎。雖然這聽起來有點不可能,但裴利跟她的孩子們認為這是唯一避免任何人受傷的方式。當他們有了這個規定之後,屬於孩子的理想國便在他們的教室裡實現了,孩子們也得以在這個團體裡建立關係跟自信。
在裴利班上的孩子們還有一個特別的方法來了解彼此,並接受彼此,那就是孩子們說自己的故事並演出自己的故事。裴利稱其為「說故事、演故事」。演出之前,每個孩子在自由時間裡先把故事說給老師寫下來,然後在當天某個特定時間裡,所有孩子圍坐在一起,按順序擔任每個人故事裡的角色。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會上台,沒有人有特權,也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選擇特定的好友演出他故事中特定的角色。如果故事交代的不清楚,老師會讓孩子把它再說明白,讓大家都了解說故事者的意圖。當大家一一演出每個人的故事時,他們便開始體會說故事者的感受跟所見所思。有了這一層的了解跟認知,以及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能演出他人的故事時,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安全感與歸屬感,這對他們在教室裡的生活是很重要的。裴利堅信這種安全感是使孩子能在教室裡做任何一種學習的先決條件,不論那課程是老師所設計的,或是來自孩子隨意自發的內容。
裴利的「說故事、演故事」教學方法如今已受到全世界的注目。這位退休的老師目前把時間投注在寫作上,同時在全球各地演講。從一九七九年的「白人老師」(尚無中譯本,書名暫譯)到二零零一年的「陶靈老師的教室」,裴利把她身為幼教老師的觀察與自省寫成了十一本書。在這些主題不同的書裡,她都生動地描繪了她的教室生活,以及孩子的行為如何困擾它,以及她對這些事的推理。她的觀察能鼓勵老師從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跟他們的行為。而她對問題的反思則讓老師們重新思考了身為人師的角色跟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