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與慈悲的宇宙連結一

摘自/ 與慈悲的宇宙連結
作者/ 拉姆.達斯∕保羅.高曼 出版/ 生命潛能出版

在某個層次上,我們全心全意付出關懷,但最後不得不順其自然;我們貢獻所能, 其餘的則交給上帝、給宇宙;我們傾出所有來解決別人的困難—不管是最親近的友人、親人或任何 —但使終不執著於自己內心的期望,甚至不敢期盼它真能減輕別人的苦痛。這可能令人心碎,但也不得不臣服於此。
這正是服務行為最後階段的行動:承認並尊重他人的完整性,他們正如同我們一樣,走過人生的美與痛;它的意義是我們所無法理解的,但我們仍願相信,正如同聖保羅所說的「看不見的明證」。
我們扮演適當的角色,貢獻出服務的行動,然後覺得倦怠,最後得到幫助或者自我鼓舞重新站起來。
倦怠至少是一個觸媒,引導我們作內在的功課。在自己身上下功夫,這是所有服務的基礎,也是維持精力和熱忱的唯一方法。如果可以把心中的疲憊和懷疑看成是內在功課的線索和指標,這段旅程不只會越走越暢快,還會越走越深。我們不僅能存活下來,還因此而成長。
倦怠提醒我們,保持謙卑和尊敬的態度看待我們的努力—慈悲待己之後才能慈悲待人。
單純的關懷仍舊帶來喜悅。不論形式為何、終點為何,我們的榮耀未曾稍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