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受輕蔑小孩的悲劇並不只是透過性變態、強迫行為、和尋求意識形態庇護等方式表現,他们洩露出來的,是他们從來意識不到的、來自他們父母的態度。這些人的小孩對指責別人尤其感到為難,直到他們在治療中學會這種需要。要想從這些模式中解脫,我們僅有思想上的認識是不夠的,我们需要在內心以對話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情感上的交流,當病人真正從情感上解決了他童年經歷的問題,並因此重獲真正活著的感覺時,治療的目的就達到了。
當病人有意識的反覆體驗到,他的整個童年成長歷程是怎樣被掌制和破壞,而這個事實又是如何使他想進行報復時,他就能比過去更快的看穿掌控,掌控別人的需求也會減少了。如果他清楚的體認到,孩提時自己曾如何把父母說的每一個字都當成是最高的智慧結晶,他就不會再把任何人或制度理想化,也不會被某個教派的領袖欺騙了。每當聽課或讀書時,會更迅速的覺察,並拒絕掌控和誘人文字背後的空洞無物。一個在自身經驗的洗禮下而成熟的人,不會被蠱惑人心和不可理解的話所欺騙。最後當有意識的經驗了整齣命運悲劇後,他將會更清楚的體認他人的痛苦,儘管對方也許試圖隱藏。他將不再嘲笑別人的情感,不論他們的性質是什麼,因為它能夠認真對待自己,也知道如何與過往共處。他肯定不會再讓輕蔑的惡性循環繼續下去。 
摘自幸福童年的秘密 艾莉絲 米勒著 心靈工坊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