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東方社會的心理健康療癒觀念,真的很落後,等到問題太深,太痛了,也太遲了。真的很遺憾。
一位朋友寄來一篇文章,看了真的很擔心。亞洲人,尤其是華人在用藥方式,尤其是心理症狀的藥物,真的很危險與落後。載錄自文章:「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
朋友提到:「近年來的美國校園槍殺案會不會跟治療憂鬱或過動的藥物有關?」我回答,應該是有的。在美國的電視廣告藥品,一定要將其副作用詳細的寫在螢幕上與報導出來。每次女兒與我一起看電視,看到藥物其解決了一個症狀,卻產生了另外20多個副作用,就覺得好笑,同時,不敢,也不可能買那種藥來吃。但,華人醫師用藥時,或廣告宣傳等,并沒有這樣的保護制度,不知道,這些藥品的傷害很大。
當華人有憂鬱症,或睡眠不好,第一個念頭是看精神科醫師,拿藥吃,暫時好像化解了部份的症狀,但並沒治療根本,談話方式的心理分析才能真正治本。而且藥物有太多的副作用,大家太輕易的將藥丟進自己的身體,卻不知道,這同時也丟進了很多毒藥。
長期的吃藥,只是讓一個人無法好好的活出生命,像半個活人一樣,因為無法真實100%的感覺到情緒。美國過去幾年開始有人研究抗憂鬱症的藥物,與過動症的藥物引起了很多自殺與暴力行為。同時,開始深思反省,小孩子是否應該服用藥物?!是我們希望將小孩(或大人)壓下去符合家庭學校社會的框框里,所以需要吃藥嗎?壓下去的是什麼?是生命力,創造力,是轉化的力量,還是,我們覺得不安,不敢看到與感覺到這些力量,所以吃藥,貪圖快速解決問題,就可以看不見,感覺不到了?但問題還在的,只是暫時壓下去了。
東方人在心理健康上一直不是很注重。很多身心疾病,當找到醫生的時候,往往是 雙刃刀,後遺癥太多,殺傷力也太大了。所以在心理健康方面,預防重於 治療,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但是東方人常常不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不願意將金 錢,能量,花在這個地方,等到因為心理的不健康而造成身心的慢 性病,到時再 找醫生,往往是太晚了。金錢也是一種能量,當你決定將能量放在創造心理的健 康,就表示你重視它,而你如果重視它,它也就會開始改變轉 化。
而心理的健 康,對於身體,人際關係,及事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現代人慢慢瞭解到,90%以上的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疾病。與 心理諮商師每週長期固定的談話,或是上一些心靈成長課程,對自己的 身心健 康,事業成功,與美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有幫助與重要的,這不但是真的【預防重 於治療】,而且是開發自己內在深層的潛力,所以投資報酬率是很 高的;在西方 國家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是多年的與心理師每週固定談話,才可以保持清 醒的思考,來做重要的決定。

如果每一個人可以開始重視心 理的健康,這將是家 庭,社會,世界之福,更是自己的幸福之路!我們有幸生於現代,在19,20世紀西方國家開始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很多人開始研究心理對於身心,人際關係,金錢,事業,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世常深遠而且直接的。
李宜靜,國際呼吸老師,作家,紐約榮格心理分析師候選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