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藍道.費茲傑羅
· 原文作者:Randall Fitzgerald
· 譯者:莊雅珍、張鈞媛、曾懷玉
· 出版社:麥田
·
鴕鳥心態 可怕的惡性循環 我們每天都被看不見的合成化學物包圍,而我們的身體則有如海綿一般不斷吸收這些成分,直到中毒身亡為止。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再也沒有天然的營養素,因為它們都已經被合成化學添加物取代。 這些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在我們體內和水、空氣、消費品等合成化學物交互作用,使得我們的免疫力逐漸下降。 一旦免疫力降低,會使我們容易生病,開業醫生就會用合成化學藥品來控制病情,結果只會使我們中毒更深。 第1章 留意商場、商品警語 讓我們來檢視每個人一天當中都得面對的實況。通常大多數人每個早上應該都會做幾件必做的事:你從一個床墊上醒來,這個床墊在製造時會在表面塗滿防燃的化學物(幾乎所有床墊都是如此),它們會揮發出微量的甲醛和溴化物,而你的身體每天不斷地吸收這些致癌物;接著你光著腳丫走到浴室,這一路上你會遭受到合成地毯的威脅,因為大部分地毯在製造過程中也添加了苯、苯乙烯和其他致癌物。 一進浴室,你打開水龍頭,用加了氟化物和氯的自來水洗臉,這兩種化學物都會致癌(許多自水龍頭流出的水也都含有除草劑和藥物成分)。然後你打開李施德霖(或其他廠牌)漱口水漱口,卻不知道塑膠瓶本身所釋放出的化學成分已溶入漱口水中,而漱口水本身就含有四種有效成分與六種調味劑和色素等化學成分。如果你讀瓶身上的標示,你會發現上頭寫了一段文字:「警告:十二歲以下的兒童請勿使用。請勿吞嚥,若不慎誤食,請立即尋求專業協助,或與毒物中心聯繫。」當你拿起你的佳潔士牙膏時,你也會發現上頭有個警告標籤:「若刷牙時不慎吞食,請立即尋求醫療救助……」雖然氟化鈉是牙膏上唯一標示的有效成分,但還有其他化學混合物並未列出來,因為它們都被歸類為「輔助成分」,因此受到商業機密法的保護。 當你舉起手臂,在腋下塗抹制汗除臭劑時,你知道嗎,它裡面含有七種化學物,包括鋁、苯甲酸酯類(一種防腐劑)、丙二醇(一種潤滑劑,疑似致癌物)和其他被香味掩蓋的化學物質,這又是另一個商業機密法使用的名詞。根據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統計,平均我們每天所使用的九種個人用品中,裡面大約含有一百二十六種化學成分。如果你使用身體乳液,裡面含有一種具高滲透性的化學物,能使化妝品內的毒素更深入皮膚底層。在你走出浴室之前,你從藥櫃拿出一瓶處方藥(附有警告標籤),然後吞下瓶中由多種合成化學物製成的藥品。在這期間你會持續吸進裝在櫃子底下的除臭芳香劑所散發出的苯(可能會導致白血病)。 回到房間,你穿上剛乾洗回來的衣服,立刻便遭受三氯乙烯和正己烷等氣體與化學殘留物的危害,它們會損害你的神經細胞,造成記憶喪失和心臟病等問題。如果你的衣櫃裡放有樟腦丸,你等於是讓自己暴露在致癌的殺蟲劑二氯苯中,這種成分同樣也存在洗手間的芳香劑裡。如果你的衣服含有合成纖維,你等於就是將自己包裹在一種塑料材質中,而且衣服越新揮發出的塑化劑分子就越多。你的衣服可能也含有防燃化學材料,這些成分都會釋放出惡名昭彰的毒氣。你的臥室與其他居住空間的通風越不佳,從你的家具、牆壁油漆、地毯等物品所揮發出的化學物,就越容易匯集在一起,而這些化學品匯集得越多,就會對你的大腦造成更大的影響,使你情緒不穩、頭暈腦脹、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 當你走進廚房為自己倒一碗玉米片,但裡面卻含有將近十二種合成化學食品添加物,當中也包含了人工糖精阿斯巴甜,它可能會引發各式過敏症和相關疾病。在吃玉米片的同時,你打開洗碗機開關,讓自己置身在氯氣中。接著你為自己做一份三明治當午餐,你用的肉裡含有硝酸鹽、合成荷爾蒙和抗生素,這些成分都是在牲畜生前就被注入了。你將萵苣和切片番茄疊在肉上面,但這兩種蔬菜都各含有六種不同的農藥殘留。然後你將三明治放進莎倫牌保鮮袋裡(或其他廠牌塑膠袋),這種保鮮袋裡含有致癌物質氯乙烯,已知會導致肝癌、肺癌和腦瘤。當你準備這頓飯時,從有毒的殺蟲劑與水槽下的清潔劑(全部都附有警告標籤)中散發出來的氣體,也不斷在污染你所呼吸的空氣。 「我們是第一個每天都暴露在空前巨量化學品的世代。」美國過敏暨免疫學院的雪莉.羅吉斯博士說道:「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世代像我們這樣,得藉著閱讀和教育來決定自己的健康。」
迷思1:中毒是別人的事 有些報告指出,我們一生中吸收了如此多的合成化學物,使得我們比起三十年前的人,死後遺體分解的速度明顯變慢。 五項針對數千名志願者的血液和尿液所做的化學污染檢測結果發現,每個工業化國家的居民身上平均都帶有七百種從食物、水和空氣中吸收的合成化學物。然而我們體內所負載的化學毒素種類可能更多,因為有些毒素會滯留在身體的器官和組織之中。 二○○一年,亞特蘭大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科學家,對兩千四百位民眾做了一項檢測,試著找出他們的血液和尿液中的一百四十八種特定毒素。結果發現每一個測試對象的體內都含有數十種毒素,其中兒童體內的化學毒素劑量比成人還高,特別是一類稱為除蟲菊酯類(大多數家用殺蟲劑都有這種成分)與鄰苯二甲酸酯這類化學製品廣泛使用在塑料和化妝品中,特別是指甲油)的化學物。 美國環境工作團體做過一項研究,他們在兩個實驗室中對臍帶血做化學毒素檢測,這些臍帶血是從二○○四年八月到九月在美國出生的嬰兒中隨機抽樣取得的。這十份臍帶血平均每一個都含有兩百種合成化學物;換言之,這十個寶寶在出生前的重要發展階段,就已經經由母體暴露在各式毒素的攻擊之中。他們血液中的合成物包括八種全氟化合物(簡稱PFC,這種化學物通常用在速食包裝紙上,用以防油污),以及許多防燃劑、殺蟲劑和生產鐵氟龍時用的化學製品全氟辛酸銨。這些有毒物質幾乎都會導致癌症、大腦和神經系統失調、先天缺陷或發展問題。我們應該將胎兒負擔了如此多的毒素視為正常嗎? 《洛杉磯時報》記者馬拉.柯恩在她二○○五年出版的《沉默的雪:緩慢毒化的北極》中寫到:「北極的人們和動物離重大污染源有幾百英里遠,他們居住在地球上最荒蕪的角落,但諷刺的是,他們卻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之一。北極的人們和動物已逐漸成為活的檔案資料庫,將工業化世界昔日和現今的毒性記憶,冷凍冰存起來。」(有毒化學物的微小分子附著於粉塵粒子上,隨著氣流飄到北方,而氣候嚴寒的地方更容易吸引有毒分子。) 迷思2:政府知道什麼是安全的 沒有人確實知道有多少合成化學物在污染地球,用一個可被一般大眾接受的「保守估計值」來說,目前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合成化學物大約有十萬多種,而且市場每年都會引進超過一千種的新化學製品。美國環境保護署登記在案的化學物約有八萬五千種,當中只有一小部分做過安全檢驗,以了解其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至於其在人體內是否會產生交互複合作用的檢驗就更少了。 毒物學專家桃麗斯.瑞波警告我們,這樣的遊戲規則使得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哪些東西是安全的,直到人們或動物生病了,我們才會有所警覺。「一九七六年通過的『有毒物質控制法案』規定,除非該化學製品被檢驗出有危害健康的風險,否則就可以販售或使用。然而,美國環境保護署本身並未執行安全檢驗,他們仰賴的是製造商提供的檢驗報告。沒錯!你的眼睛沒有昏花,這正是『球員兼裁判、狐狸蓋雞舍』的荒唐事。」
迷思3:標籤上說的都是真的 讓我們解析一下標籤上的標示其代表的真正意義究竟為何?「香味」代表的就是化學物,它們不是被用來使化妝品或其他產品產生宜人的香氣,就是為了掩飾該產品其他化學物的臭味。即使標籤上注明「無味」或「不添加香料」的產品,也可能含有這類成分。這些辭彙聽起來非常狡詐,就和食品製造者用「天然香料」的字眼來掩飾食品中包含的合成化學物是一樣的道理。根據二○○二年由化工科學刊物《味道和芳香學報》所做的一份報告指出:「這些組成香氣的合成化學物不需要明列在標籤上,只須注明『有香味』。該產品中的芳香成分可能包含了一百種以上不同的化學成分……為了保護該種配方必須有所保留。」 如果殺蟲劑裡加有芳香劑,廠商就必須向美國環境保護署登記當中的化學混合物,但美國環境保護署依據商業機密法不得將這些芳香配方公諸於世,理由是為了保護商業機密。不過一九九九年卻證實,這些成分未被揭露,是有損大眾健康的。其中有兩種用來殺塵蟎的產品流入市場,並迅速引發數百名顧客對健康的疑慮,而這些產品所含的「香氣」正是造成此問題的罪魁禍首。雖然美國環境保護署於二○○○年將那些商品緊急下架,但那些化學物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卻從未被如實的揭露出來。 另一個圍繞殺蟲劑內含化學物的「機密」問題也是眾所關切的,那就是相同的成分在某個產品中被標示為「有效成分」,但在另一個產品中卻因為商業機密法,而被標上「輔助成分」的字眼。「輔助成分」指的是該化學成分並沒有直接的殺蟲功效,通常這種成分是幫助殺蟲劑更易溶解於水中,使它更易發揮作用,使產品穩定以維持較長的使用期限,或使殺蟲劑更易於穿透昆蟲體內。 加拿大物理學家約翰.山奇博士對「輔助成分」的真實涵義感到好奇,因此檢視了加拿大政府收集的殺蟲劑相關資料。他發現加拿大向政府登記使用的殺蟲劑配方有八千種,裡面包含五百種「有效成分」,但至少有另外一千種化學成分都被歸類為「輔助成分」,意思是它們不必在產品標籤上注明。 可能引發人體健康問題最典型的「輔助成分」為乙烯基氯,通常用於除臭劑和髮膠噴霧等噴霧性產品中。如果不是製造乙烯基氯的化工廠工人接連得到癌症,製造商也不會知道這種「輔助成分」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迷思4:毒性尚在可容許範圍內 所有主流科學、醫學和產業總是告訴我們,不必在意身體的毒性負擔,因為「毒性尚在可容許範圍內」,而這句真言正好代表了我們對大眾健康的標準。我們常被提醒某種物質在體內累積過多容易引起健康上的問題,這樣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醫生派洛賽瑟斯提出。他是舉世聞名的「毒物學之父」,曾於十六世紀說到:「不當的劑量可使解藥變毒藥。」 如果按照這個觀點推論,我們可以說,雖然維他命A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但如果攝取過量則會對肝臟造成損害。維他命D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但如果吃太多,則會傷到腎臟。同樣的道理,菠菜營養價值很高,但如果一口氣吃了七公斤,那麼菠菜裡過多的葉酸可能對腎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然而當那些特殊的化學物進入人體時,這個現代毒物學的基礎理論是否仍然為真?依照不斷出現的證據判斷,我們可以說答案是否定的。過去從未進入人體的新化學物和新化學混合物,如今正逐一被人體吸收。這些物質在我們體內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被分解,有時甚至會頑固地盤據在體內。這些物質並不受傳統的大眾健康規則束縛,因此難以了解其危險程度。 許多合成化學物在極小劑量下就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即使我們覺得這個劑量遠低於一般所認定的「門檻」,但它們卻會持續影響人體。例如,只要母親的血液中含有十億分之五的多氯聯苯,即相當於一百一十八個浴缸中的一滴水,就會造成子宮中的胎兒腦部永久性的損害。密蘇里大學從其執行的研究中發現,塑料中極低劑量(十億分之二)的化學物雙酚A(用於牙齒的密封膠),就能打亂實驗動物的內分泌系統,並導致先天性的缺陷。而十億分之二的劑量究竟有多低呢?我們打一個比方好了,就像是把衛生紙捲從紐約拉到倫敦,而它只占了其中兩張而已。 迷思5:我們能處理身體的負荷 主流內科醫師和毒物學家向我們保證,健康的肝臟和腎臟是人體的防禦前線,可以讓我們免於任何程度的毒素累積。哥倫比亞大學內科與外科學院的助理教授詹姆斯.迪勒德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言論:「多數美國人的肝臟內都累積了上百種毒素,而肝臟的確有能力負載這麼多化學物。」 人類的肝臟無疑是個極為奇妙的器官。不管毒素是經由我們的皮膚、肺或胃進入,這些入侵者最終都會來到肝臟,經過肝臟的篩檢後以三種形式處理:一、鎖進肝臟深處;二、送到腎臟的過濾系統排出體外;三、存放在脂肪細胞中。 這些脂肪細胞就是造成許多長期問題的原因。盤據在體內的化學物因為無法被分解或排泄掉,因而造成身體負荷。有越來越多的醫療專家相信,我們的身體無法馬上代謝掉這些毒素,這已夠令人憂心了,因為我們的生理系統本來就不是生來要處理種類如此繁複的合成物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