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沒有說出的心事

朱台翔 
 有一天,我和一位森小的新生家長連絡。
「小傢伙還好吧?」我問。「不好,」媽媽說,「很ㄌㄨˊ耶!我和弟弟去接他,看到他,我們好高興。可是,他一路上就是找麻煩。我看一下衣服,他就說:『又不要買,看什麼看?』看一下鞋子,他又說:『幹嘛來這裡?』我說:『要幫你買鞋子。』他說:『我也沒說我要買鞋子。』反正,怎麼做,都不對。」
 聽到這裡,我請媽媽把電話交給他。我說:「這幾天,你住在學校。你猜,媽媽會不會想你?」他說:「會。」「弟弟會不會想你?」「會。」我再問:「那樣對他們,你猜,他們會不會難過?」他說:「會。」看來,不是我的問法不對,就是我沒有碰到問題的核心。
 隔天是星期六,一大早,我又打電話過去。「還好吧?」我問。「我們正在吵架,」媽媽說,「從昨天見面開始,他就一直不講理,我去學校接他,他把午餐沒吃完的麵包塞給我,說:『有蔥,不好吃。給妳吃!』弟弟在旁邊看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我就給弟弟。結果,他一把就搶回去,狼吞虎嚥地把那個麵包吃掉。」
 聽到這裡,我有一點明白了,我問:「有沒有一個可能,是他刻意留給妳吃的?」媽媽說:「他說不好吃,才給我吃的啊。」話剛說完,媽媽的口氣就變溫和了,若有所思地說:「我去問他。」
 過了沒多久,媽媽打電話給我。她說:「我問他,是不是捨不得吃,特地把麵包留給我的?他說『是』,我問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他說:『如果那樣,妳就不會吃了。』」

編按:本專欄曾刊登於聯合報家庭婦女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