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愛語與慈悲的聆聽

一行禪師開示
愛語與慈悲的聆聽
看清自己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負責(自己這部分最重要)雖別人有有責任。
觀照自己、回到自己、會瞭解自己的痛苦。
通常人會將自己的痛苦歸咎別人。
若痛苦的硬塊未處理,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會受苦。
人與人間為彼此的痛苦都有責任,彼此都不需被懲罰,都需被幫助,覺察彼此都是痛苦的受害者。
聆聽自己的痛苦之後,也能了解別人的痛苦。
可以試著這麼說(愛語)
「親愛的,我知道這些年你受苦很多,
我的憤怒反應讓你受苦更多,
我不了解你也有很多痛苦,
我需要你的幫助,讓我了解你的痛苦,讓我不再讓你受苦。」

無法開口說幫我,是因自己內在的驕傲。
向他人求助,會讓他人有機會展現佛性,實際上是在幫他。

這種修行稱為慈悲的聆聽,觀世音菩薩擅長慈悲的聆聽。
心理治療師也做同樣的事,治療師要先能瞭解自己的痛苦,
聆聽時維持正念呼吸(維持慈悲)給對方機會減少受苦,正念觀照,帶著覺察,使自己不被激怒。
維持正念讓慈悲的聆聽能力維持,讓對方少受苦 (不耐煩的種子不會被碰到,因對方的話充滿憤怒、委屈等負面情緒。)
通常會想打斷對方而成為爭論,要成為成功的聆聽者要維持慈悲。
(不急著打斷對方,要慈悲的聆聽。)
倘若能傾聽一小時,就能減輕很多痛苦,
受苦的人不需被懲罰,但需被瞭解,我們可以當這願意去瞭解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