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安息的聖杯

摘自莫扎特效應

作者Don Campbell  先覺/出版

泰瑞莎‧謝羅德-雪克的一生都奉獻在克律尼的音樂復興上。克律尼是法國南部一間中世紀修道院,數百年來一直用音樂治療病患和陪伴臨終病人。泰瑞莎的第一個病人是一個很難纏的八十多歲老人,住在一所專門收容蘇俄移民的老人照顧機構。泰瑞莎說:「他真的是一個老怪物,喜歡胡鬧又有惡習,收容機構的職員和其他病人都不喜歡他。」老人長年與氣腫病魔對抗,泰瑞莎遇見他時,他已經快走到生命的終點,看起來很痛苦、輾轉反側、害怕、喘不過氣來,已經到了藥物或手術無法回天的地步。房間裡充滿絕望和不幸的氣氛。
泰瑞莎爬上老人的床,用身體支撐著老人的身體,就像助產士的姿勢。她敘述當時自己的坐姿,如何讓他的頭和心臟與老人貼近,支撐著他衰弱的身軀。當時她也不確定怎麼做比較好,便扶著她靜禱,然後貼著他的左耳,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唱著葛利果聖歌。
「他躺在我的臂彎裡,呼吸漸漸變得平靜多了,我們像搭檔一樣,極有默契的一起呼吸,」他說,「仿佛身為一個人,這一生他從未被撫慰過或摸慰別人,而此刻他卻接受了音樂的膏抹。」聖歌似乎撫平了他的恐懼。泰瑞莎認為:「這些聖歌是愛的語言,數百年來不知有幾千人吟唱過,它們的力量如此之大,彷彿室內不止我們兩個而已。」不久這個人安祥的死去。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後來泰瑞莎成立了「安息聖杯計畫」,一個用音樂和藥物來減輕病人痛苦的安寧照顧計畫,這計畫目前屬於蒙大拿州密索拉的聖派崔克醫院。這計畫的工作人員為各種疾病,供音樂上的慰藉。豎琴和歌聲的結合,可以幫病人拾回自尊、親密感並且面對立即的死亡
對病人和家人一樣有安撫的功效。
泰瑞莎回憶曾經有一名患愛滋病的年輕男子提姆他駐在一個破公寓裡,沒有窗、也沒有通風設備。一個人孤孤單單,無親無伴,無意間撥了他電話。泰瑞莎認為提姆幾乎沒有跟人接觸 又缺乏母愛 因此他決定不唱聖歌 改唱搖籃曲給他聽。十天後 在一個滿月的夜晚,泰瑞莎陪他走到生命的最後階段,為他彈奏豎琴,唱愛爾蘭和羅馬尼亞的搖籃曲。「我不知道後來他葬在哪裡。我只知道他長久渴望的解脫,終於融入寂靜幸福的銀色月夜。」
由於「安息聖杯計畫」的成員已經成長到一千兩百位之多,他們陪著遭受各種不幸的病人,度過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過去這三年,已經有五十名受訓的學生畢業,並取得合格的證書。現在泰瑞莎的組織成員已經遍布整個美國,可以讓像提姆這種遭遇的人,在愛中死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