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靜靜離家

摘自莫扎特效應

作者/Don Campbell

先覺/出版

葛瑞斯喜歡古典音樂,而他車上剛好有一卷女高音波斯頓史密斯演唱的錄音帶「靜靜離家」(Steal Away Home),她找到這捲帶子放給他聽,這卷帶子是專為長期病患和末期病人做的。放到「聖哉經」,葛瑞斯的女兒剛好回來,這時葛瑞斯聽了情緒一下子放鬆很多、當下一首「慢慢地走,甜蜜馬車」(Swing Low,Sweet Chariot)開始後,葛瑞斯的呼吸放鬆多了。當波斯頓史密斯天使般的聲音開始唱著「聖母馬利亞」(Ave Maria)時,葛瑞斯嚥下她最後一口氣,安詳地走了。他並沒有借用嗎啡或服用其他的藥。凱倫相信音樂是最好的靈藥,幫助葛瑞斯從痛苦過渡到死亡,並且安撫了她女兒的失親之痛。
有許多收容所裡所發生的故事都像葛瑞斯的一樣。94歲的葛萊蒂,在療養院住了三年,患有嚴重的老人癡呆症,生命已接近盡頭。從科羅拉多州來的音樂治療師如絲,有長期照顧
老人的經驗,當如絲來到日光室時,面臨一場騷動。瘦弱嬌小的葛萊蒂坐在比她人還大的醫療椅上,不知為什麼,她一直擺動手臂和身體,想要移動椅子。兩名護士站在一旁,試圖阻止葛萊蒂,避免她傷害到自己和其他病人。這一幕已經上演了三個小時,護士們都疲累了,如絲見狀接手這棘手的場面。葛萊蒂身子前後都放滿了枕頭,限制她的行動,護士把她留給如絲照顧。如絲坐在她的前面,膝蓋上放一台鍵盤琴。葛萊蒂想伸手去抓鍵盤把它扔掉,但是如絲眼明手快地將鍵盤放到地上,溫柔卻堅決地握住葛萊蒂的手,阻止她亂動,同時保護他免於受傷。
如絲開口唱「讓我叫你一聲寶貝」(Let Me Call You Sweetheart),葛萊蒂立刻直是著如絲的眼睛。如絲說:「跟著我唱,葛萊蒂」然後他又開口唱。於是兩個女人一同唱了「洛磯山的春天」(Springtime in the Rockies),接著又唱「天父的孩子安全地在天父的擁抱中,天堂的雛鳥有安全的巢」,中途葛萊蒂停了下來,如絲則繼續唱。葛萊蒂的猛烈舉動已經停止。如絲接著又唱「救世主,像牧羊人引領我們」葛萊蒂顯得安靜。如絲吟唱讚美詩葛萊蒂則閉眼聆聽。如絲把手輕放在葛萊蒂手上,隨意哼唱,葛萊蒂一直閉著眼
睛,似乎安詳地睡著。她睡了大半個下午,之後一直都很平靜。如絲說:「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早上,葛萊蒂終於蒙主寵召,回到天父的懷抱。」
我的工作性質使我不時會接觸到一些重病或垂死的病人,其中有一名老人我絕對不會忘記,我暱稱她阿奇,因為它讓我想起阿奇.邦克(Archie Bunker),電視喜劇裡面一個壞脾氣的角色。我曾在德州的一家醫院負責阿奇的醫療照顧。阿奇患有心臟病,而且為他必須住院生氣;不高興必須每天躺在床上,吃難吃的醫院食物;每天面對病房綠色的牆面,像極了公廁。他的血壓很高,情緒和身體都受到壓抑,他說他寧死也不願接受任何治療。我和他相處了幾天之後,取得他的信任,他終於開口對我說:「我願意嘗試任何方法。我喜歡你在房間裡播放的背景音樂,但是我真的很想離開這裡。」
我們開始討論她的不滿。由於我們之間建立的信任感,阿奇很快地向我表達他的挫折、憤怒和痛苦的情緒。他的說法並不是很直接,我必須引導他,問他被監禁的感覺是什麼,是不是有什麼聲音可以表達他的感覺?在治療過程中,我擔心護士會進來,責怪我的方式會引發他的高血壓、我的確曾經讓她的血壓升高了幾分鐘,但是在發出三、四十秒「噢──」
聲 ── 阿奇釋放他的憤怒時所發出的聲音之後,那聲長長的嘆息「啊──」,表示情緒和身體上的緊張正離開他的身體。我給他一些聲音的練習,幾天之後,他的血壓變明顯地下降。阿奇感覺舒服多了,透過他自己的聲音,他釋放了多年來的緊張。要不是這項發音練習,阿奇的生存慾望已經低到可能活不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