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心靈的運動家

作者/ 丹‧米爾曼 譯者/ 鍾佳宜 出版/ 海鴿

第一篇 了解遊戲的規則
訓練,是所有運動的主要步驟,我們可以用登山來比喻它。山頂代表你的潛能。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手邊最好都能帶著一幅完整的地圖—一幅能看清楚目標所在位置的圖,他會告訴你一路上會有什麼樣的障礙,以及如何才能到達你的目標。實際的觀點,以及對努力激發潛能的深刻體認,能讓你在選擇課程及訓練上做出最明智的決定。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章 自然的法則
大自然的行事方法是最單純、最簡單的,但是人類卻喜歡複雜及虛假。—老子
十五年來,我全力投注於體操的訓練。即使它讓我非常辛苦,而且進步似乎非常緩慢,永無止境,所以我為自己設定學習的步驟。一開始先站在心理學的觀點,閱讀有關動機、形像、催眠、條件及態度等訓練理論。雖然我的認知有所成長,但只是零碎、片斷。在廣泛的閱讀有關東方禪學、忍術,開拓我的眼界之後,仍舊缺乏一些我所尋求的知識。最後轉而依靠我的直覺,來感受我所尋求的解答。與成人比較起來,小孩的學習速度是比較快的。在我看著我的女兒荷莉在玩耍時,我試著去發現她是否擁有一些大人所欠缺的優勢。
有一個星期天,當我看著她和貓在廚房玩時,在她們倆之間來來回回的觀察,思緒突然清晰,一個有關潛能激發的理念就在我的心中慢慢形成——不僅僅是有關生理方面,就連情感及心理方面也一併解決。我注意到荷莉玩的方式,輕鬆、不經心,就像貓一樣,我領悟到,每個人在本資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大人卻比他們多承受心理、生理、情緒上的干擾。之後,我去散步,觀察風、水、樹、動物的力量及它們與大地的關聯性。首先我注意到的是,植物一直努力的朝太陽生長茁壯,隨風搖擺,河水卻順勢流下。
在走了許久之後,大自然的神秘面紗也隨之掀開,我的思緒也愈來愈清楚。看到樹隨風搖曳,讓我明白不要一味的反抗的道理。滴水穿石,顯示出應該順應時勢,隨遇而安。我看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瞭解平衡的真義。四季的變換,讓我知道生活中自有其秩序存在。這時,我才知道社會已經讓我們逐漸遠離自然,遠離自由的感受,本能的表達方式;我的小女兒,雖然她年紀還小,卻知道事情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這些想法看起來似乎頗富詩意,不切實際,但在我獨處(洗熱水澡,享受著水波沖刷在身上)的時刻,所有的事實像拼圖般一片片拼湊起來。我的心非常平靜,處在一個虛無的世界,然後,一個明顯的事實就這樣出現在我的腦中:「自然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心靈及情感。」這對你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我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頓悟。
瞭解到自然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身體,這讓我覺得所有的事都完全的改變。我的世界開始步上軌道,我不再視訓練的目的只為了鍛鍊身體,而是一個身心合一的挑戰。我領悟到原來那個我將身體視為純生理的世界已經改變了,他們現在以一種更具活力的方式活動著,並且富有一種更細緻的力量。這個嶄新的方式更加確定我與自然法則之間的連繫,我的心靈訓練就此開始。 剩下的工作,就是將此一認知落實在訓練過程中,如此一來,不但能喚醒潛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亦即可享受到訓練的成果。訓練成為生活方式的一種,運動的遊戲規則已經成為生活遊戲的完美典範。
第二篇
中國先哲所談論的有關生命之河,朝生暮死的脆弱蝴蝶,隨風搖擺的樹,都顯示出大自然的法則及人類的智慧。所有傑出的大師都有共識:一個成長的生命意謂著其人生經驗、智慧與大自然的法則,和內蘊的赤子之心合而為一。


為了以自然的方式進行訓練,我開始實踐下面所提及的課程及大自然法則。
目標一:不要一味的反抗,以下四點教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事物: ‧順其自然。地上的石頭看起來雖然毫無生氣,沒有什麼選擇餘地,但其實它也是被動的順著大自然的法則運行。
‧忽視及無知容易造成意外的發生。缺乏人類觀點的人,對其無知並無任何助益,他們只能憑直覺行事。
‧反抗將造成騷動。我們常常試圖反抗或是掙扎於生活的運行軌跡。反抗會浪費太多精力,造成不安。
‧善用自然界的萬物,並且與自然合而為一。就像鳥兒乘風而行,魚兒順水而游,竹子因為承受著雪的重量而彎曲,我們可以善用自然界的各種力量,這些才是不要反抗的真義。自然法則可以用各種的形式表現:「勿逆水行舟」、「 順其自然」、「物盡其用」、「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 隨著體力的日趨轉弱,藉著心靈運動卻可以提高心理與情感的層次。不反抗要比消極的保持沈默來得正面許多。順勢而為,善用周遭的資源,便能夠提升靈敏度及智慧的需求。大家要知道,內心的轉換與大自然的結合,會比外在修鍊成果來得重要。在高爾夫球員的心裡,自然而然便會考慮到風吹的方向、草皮的生長方向、空氣的濕度以及地上的坑坑洞洞。他們會利用地心引力的原理,以輕鬆的節奏,做出自然的揮桿。體操選手則會將所處環境中的各種力量加以融合。網球選手則學著善用球場的結構,製造出最有利的機會。「征服」是不反抗的反義詞,好鬥的心理會使世界上的混亂更加嚴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抗拒改變,反而會抑止我們的成長。
巴布‧狄倫(Bob Dylan)曾經說:「人如果不是忙於新生,即是忙於死亡。」
毛毛蟲總有變成蝴蝶的一天。 ——Richard Bach
在心靈運動家的心中,已經不存有一絲一毫的對立想法。他們視其敵手為老師或是競賽的夥伴,因為他們會激發自己最佳的能力,他們對敵手來說亦是如此。 在沒有對立意識的情況下,對手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對自己非常有益。這個原則在柔道、太極拳及合氣道中是眾所皆知的。借力使力、以柔克剛,能夠吸收、抵銷、化解所面對的強大力量。就讓我們將這項法則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吧!
融合—武術中的不衝突原則
試驗一 站在你朋友的前方,全身繃緊。在反抗的情況下,讓朋友推你一把。你會有什麼感覺?會有什麼反應?當朋友從後方推你時,你會有抵抗、失去平衡及控制的感覺嗎?第二次他推你的時候,將一隻腳放鬆的放在後面,讓你的身體隨著你同伴推你的速度移動,不要有任何的反抗。你有什麼感覺?你有沒有感覺到協調與一致性?只要你專心、自我控制,你便可以順著你的同伴要你去的方向而移動。
試驗二 將你的右手、右腳朝向你的朋友,雙腳觸摸地面,腹部慢慢的呼吸,逐漸放鬆。保持平靜及祥和的感覺。當你保持著這種情緒,請你的朋友從離你十英呎遠的地方向你衝過來,抓住他伸向你臀部的右手。 在你的朋友要抓住你的手時,快速的移動到他的背後,這樣子他往前衝時就會撲空。這樣一來,在你輕輕的轉到他身後時,你不但保持自身的平衡與控制,還能讓你的朋友因此失去平衡。
試驗三 這種合氣道的方式同樣適用於潛在的言詞對立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逞口舌之快,不如以合理的方式來說服別人,贏得這場爭論,同時也可以避免正面衝突。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瞭解他們的價值觀。然後禮貌的與其溝通歧異之處。如此一來,你可以學會在遭受攻擊、或是在生活中面臨問題與困難時,能以四兩撥千金的方式解決問題。記得,只有你才能夠在你的生活中製造紛爭與衝突。你是可以透過非對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
勿一味的反抗 在柔道中,有時想得太多的人反而是被摔出去的人。勝利是屬於那些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很平靜的人。——Robert Linssen
當心中愈是存在著反抗的心理,就愈容易有挫折感。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試著對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掙扎一番,或是和環境對抗,而不會順著事情原來的樣子走。反抗所造成的騷動,將使我們在身心及情緒上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壓力是一種痛苦的微妙感受,它意謂著事情有了差錯。如果事情沒有照著它原來應要走的路子而行,就仔細傾聽身體所要說的話吧!如此一來,你會比較容易平撫生活中的困境,不至於怨天尤人。
運動家常常藉著嘗試來改變自然的運行。但是「嘗試」這個字,面對挑戰來說稍嫌勢弱了一些。在嘗試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很緊張,某些嘗試有時本身就是造成錯誤的主因。大多數依本能而行的行動中,我們會忘了所謂的嘗試。有些事,例如:走到冰箱前打開冰箱、寫信或澆花,根本不需要一再嘗試才能做到,它是很簡單、很自然的行為。但當我們面臨到一些比較大的挑戰時,自我懷疑的程度提高,就會開始產生那些試驗。 當選手們處於壓力之下,就會開始嘗試,但是同時也會因此而開始失勢。莊子即發現到,一個射手在為興趣而射時,表現得很完美,但是如果要他瞄準釦環,他會開始緊張,如果要他為了金牌而射,還可能因此將目標看成兩個。
如果你還是覺得很難想像,就想像自己正走在離地幾英吋高的四英吋木板上。這對你來說並不困難吧!但是現在,把高度加高到十英呎,底下是鱷魚池,嘗試開始變得困難許多,此時你便會開始緊張。在我們的心中同樣也有一個類似的難關。當我們想開始嘗試某件事時,潛意識中總會有一些反抗意念的存在。你可以站在生理學的觀點來做一個試驗,當你試著伸直你的手臂時,你會發現你的二頭肌和三頭肌都會繃得緊緊的,這就是你自身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運動家在做訓練之時,肌肉會維持在緊張的狀態。食療者以控制飲食的方法來加速健身的進行或是增加所流失的養份。高爾夫球選手如果試圖用力擊球,反而很可能將球擊至沙坑中。一個內外兼修的運動家一定要懂得事半功倍的道理。在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中,他們瞭解一切順勢而為的道理,這聽起來似乎很抽象,但是在生活及武術競賽中卻有許多的例子,能夠驗證這種壓力下所產生的美感。
賭注愈大愈冷靜,心思愈清澄,身體也就愈放鬆,而變得無懈可擊,合氣道的始祖——Morehei 及Uyeshiba
即是如此;即便是八十歲的高齡,亦能面帶笑容,輕輕鬆鬆的化解對手銳利的劍勢,並且用扇子輕輕拍他們的鼻子。John Douillard博士在他的《Invincible Athletics》(無敵運動員)一書中解釋如何使用一種無壓力的方式,來應付復原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週期性挫折及疲憊感。身體和心靈的修鍊是採取一種簡單、輕鬆、自然漸進的方法,讓我們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候也能處之泰然。在這種方式下,讓訓練充滿樂趣,並且使訓練中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那股興奮的感覺。他們知道如何避免心中那股反抗意念,以及伴隨訓練而生的挫折感。如果你想讓孩子跟著你的腳步,輕輕拉著他們的手,柔柔的推。如果你突然用力拉,孩子反而會脫離軌道。我們的潛意識也是如此運行。在誘使馬兒跑時,比較好的方法是用紅蘿蔔引誘牠,勝過用棍子逼牠,在潛能激發上也是如此。在打高爾夫球時,不要一味的只是擊球,而是讓球桿自然的揮出去。如果你是一個體操選手,集中注意力,讓身體自然的旋轉。如果是打籃球,就將球擦板投入。在生命中,設立明確的目標,做萬全的準備,事情自然水到渠成。竹子知道順風生長,心靈運動家卻有能力推動風車。秉持「不過度堅持」的原則,將有助於人際關係的自然發展,同時也踏出內修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