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幸福: 菩提道次第修行法 |
作者/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出版/ 立緒出版社 |
我們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就能證明:一天之中的利他行為越多,我們越會覺得心平氣和;越以自我為中心,越會覺得事事不順遂。憑這些感想可以推出的結論是:善心與利他的動機確實是真正的歡喜泉源,所以也是真正的如意寶石。 人們遭遇不順遂而不能合理解釋的事,應對能力是不同的。沒有心靈信仰的人在遭遇常人理解能力範圍之內的狀況時,能應付得來。但如果突然發生超出常理的狀況,則很難應付。修行佛法的人較能明白生命的究竟,所以不會在這時候喪失勇氣和希望。 修行佛法的方式很多,可以因人而易:有的人可以完全棄絕俗世生活而成為隱修者,將全部時間精力放在靜慮上。有些人可以在常人的生活中修佛法。修行佛法不是要等到能撥出固定時間的時候才來做。應該當下就把佛法納入自己的生活。 一般說來,利他的思想乃是人世間利益與幸福的真正源頭。如果我們生在一個不可能發揮利他精神的世界,那將是一種絕望的處境。生為人類的我們,具備靈修的所有機能,其中最寶貴的就是人的腦。因此切不可浪費生為人類的大好良機。 死後會不會轉世,完全證悟是否可能達到,是很難回答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正向的心態和正向的行為較能帶來歡喜與平靜,負面思想行為會導致不好的後果。因此,如果我們因為修行而能減輕痛苦、體驗歡喜,這種成果便足以激勵我們更高層次的靈修。 |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幸福: 菩提道次第修行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