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
| 出版/ 圓神出版 作者/ 亞歷士‧羅維拉 原文作者/ Alex Rovira 譯者/ 范湲 |
| 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才能 所有的人一生都會有個目標,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分或特殊才能,那是我們能夠奉獻給他人的禮物。 —節錄自《成功的七種精神指標》,丘浦拉(Deepak Chopra)著 為感冒所苦的虛弱老闆: 在我的前幾封信裡,我跟你提過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荒謬狀況,也是經常在我們身邊上演的戲碼:那些在職場上表現傑出的專業人士,投注大量心力去分析或管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務,卻管不好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說,他們的個人生活其實是一團糟。 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為自己的公司或產品做過數以百計的研究或分析。然而,奇怪的是,他們卻從來沒想過去探究更重要的事:他們自己、他們的人生……。原因不一而足,或許是偷懶、無知,也可能是恐懼或忙碌。或許是因為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需要太多誠懇、恆心和勇氣。或許,他們連想都沒想過這件事。 曾有智者這樣說過:「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要航向哪一個港口,那麼,任何風向都對你不利。」由此可見,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是值得的,而為了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第一步就是好好重新認識自己。你不覺得嗎? 自我分析後的結果,可以解答下面這幾項簡單的問題: ——我這一生不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自己在這一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最拿手的是什麼?我擁有的特殊才能和專長是什麼? ——我活得幸福嗎?我是否太忍耐或太屈服於現實? ——如果我的答案就在忍耐和屈服間搖擺不定……那麼,我要怎麼做才會幸福? 總之,對於那些不快樂的聰明人來說,如果他們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相信他們的內心已經發出吶喊,要求重新省視人生……,假如他們想為自己的生命找出方向,甚至注入情感,自我分析可以是一項很好的工具。 這個自我分析的過程,必須在樂觀、正面的心態下進行,因為……我們內心一切的能量,都是樂觀而正面的。 我的內心藏有一股能量,若要取得它,我只要關注自己就可以了。 我們要做的事,無非是找出並確認自己的力量,包括那些被遺忘多時的才能。我們無須和自己的弱點搏鬥,而是將它們轉化,變成你能夠發揮的正向才能。我們一直擁有一股力量,現在有,過去也有,只是都被忽略了。從此時此刻起,我們要拭去它上面那層厚厚的塵埃,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然後,我們將會發覺,原來自己可以這麼能幹。事情就這麼簡單:回想自己曾有的才能,然後讓它盡情發揮就是了。 因此,我們必須釋放那些被囚禁在遺忘的牢籠裡的才能,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原因不外是生活環境使然,或是天天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所造成的。事實上,我們上班時,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內容和前一天是一樣的(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而是研究報告所公布的數據),而且,脫離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並不容易,我們稱之為「習慣性的循環」。 有一次,我偶然聽見有個節目中的受訪者,這樣大言不慚地說道:「我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十年的經驗了。」然而,反應機智的節目主持人卻看著他的履歷質問他:「很抱歉,我個人倒覺得:同樣的工作做了十年,那只算是一年的經驗重複十次而已!」 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特別放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上,因為這些特質能夠幫我們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讓別人更容易就看見我們。 為了確認自己的力量何在,首先必須了解的是,最好、最完備、最深刻且最真實的自我定義,必定是在無畏無懼、不悲不怒的情況下完成的。你再也不怕被拋棄(例如:別人不要我、離開我或丟下我一個人……),不必擔心能力不足(我一無是處、我不知道如何完成這項工作、我辦不到……),也沒有自我認同的疑惑(我不知道我是誰)。 或許,這個自我診斷的過程不如我們預期的那樣清楚或快速……。我們的天分或才華多半都和自己黏得太緊,沒有好好放在眼前好好地檢視,當然就容易忘了自己還有這些才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別人的幫助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當然啦,這個人必須是對我們真心誠意的人才行。 如此一來: —我要傾聽並重新認識我既有的才能。我會把我的才華條列式地記錄下來。 —為了讓上一個項目的資訊更完整,我會向身邊的好朋友們請益,他們都是相當樂觀的人。我會敞開心胸向他們提出心中的疑問,同時也會請他們毫無避諱地回答我的問題。而且,我會請他們特別指出在我身上所看到的正面特質。 這麼一來,我就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列出來了:不僅是我自己看到的部分,還有別人在我身上看到的特質。 有了這個清單,我就能檢視相關的條件:由此當然就能找出我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了。 然而,自我檢視的過程不是這樣就結束了……。 我們過去或許曾經有過某些才能,但現在卻無法表現,或者只能發揮其中一小部分……。為了找回原有的才能,我必須把這一生所有的經驗好好地回顧一番。 我靈機一動,不妨玩個遊戲吧!我想像自己並不是現在這個年紀,而是把過去每一年的歲數都加起來,這才是我的年紀。假如我今年三十三歲,那麼我將會回顧自己三十二歲、三十一歲、三十歲……一直回溯到三歲、兩歲、一歲的我,然後,我會把這些歲數全部加起來,因為,事實上,我活過的每個年紀,各有不同的經歷和經驗,由於這些經歷和經驗,因此而造就了今天的我。接下來,我還會逐一記錄自己在各個年紀所表現出來的才能、態度和才華等。 這雖然只是個簡單的數字遊戲,但當我算出年紀總合時,還是嚇了一大跳。(我已經五百七十一歲了呢!)從這個角度看來,即使是個十歲的孩子都是值得尊重的,因為他也擁有相當可貴的經驗呢! 因此,此時此刻的我不但是個快活的孩子,樂於學習,創意十足,而且自由自在。我也是個聰明的成年人,充滿活力,經驗豐富。此外,我還是個親切的父親,也是個具備熱情和魅力的年輕人……。以上這些都是「我」,因為那些都是我的經驗。 我想,在尋找生命方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重視自己的才能,珍惜它、相信它,並大大方方地將它展現出來。還有一件也是很重要的事:我不能將所有的才能都往自己身上攬。我要誠實面對自己。我應該接受自己會有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正如我的英國朋友說的:「Be the best of you, not better than you.」呈現你最好的一面,但不需要打腫臉充胖子! 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擁有優質生活的人(這裡所指的是廣義的優質,不只是物質)都曾經探索過自己的才華,而且至今仍未間斷這樣的自我探索。他們不但找到了個人的目標,而且也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心裡始終很清楚,自己的工作不但要能夠滿足自己,也應該要利益他人。 誠懇的自我診斷或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永遠都不會嫌遲的! 請接受我最誠摯的祝福! 亞歷士 阿普里雷(P. Aprile)曾在他那部傑出的作品《歌頌笨蛋》(Elogio del imbecil)中提到:「腦子不願思考、別人的期望都照單全收……,這樣的你,和隔壁鄰居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應該要遏止陳腐、無用的思想在腦海中出現才對。」 所以,如果我們夠聰明的話,就應該開始思考自己真正的願望是什麼了。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第十封信 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才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